历时七年马拉松,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0日晚,中欧领导人在视频会议上共同宣布中欧投资协定(CAI)谈判如期完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参加了视频会晤。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此外,习近平还指出中欧在2021年应积极作为,深化合作。
冯德莱恩则称赞中国政府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承诺,为欧盟企业提供了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欧委会在声明中表示,“该协议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它将双方纳入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的价值导向的投资关系中。协议一经生效,将利于重新平衡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在经贸投资之外,协定谈判顺利完成还被普遍认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20年12月31日,根据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披露的会议记录,与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明年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卸任前实现法德领导人共同访华。他表示,谈判完成后,欧盟与中国的对话变得更加强有力。
今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至2020年10月,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480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欧洲企业在华投资中,汽车行业占28%,化工等方面的原材料占22%,金融服务业占9%,农业和食品占8%,消费产品占7%,能源占5%,工业器械占5%,健康生物技术占5%,其他占11%。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Jean Monnet Chair)丁纯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欧盟与中国都具有较强的动机在年内按期完成谈判。协定中很多有关市场准入的内容是欧盟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欧方一直强调投资协定要达到全面和高水准。”
“同时,在此时间点上完成谈判也展现了欧盟对战略自主的理解。虽然条文上的技术性细节还有待完成,但共同宣布谈判完成显然是一种政治意志的公开表露。”丁纯表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则在澎湃新闻的撰文中指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在2020年的最后时刻如期完成,中欧相向而行、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和行动将助力国际格局的再平衡,为世界多极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稳定支撑。
“全面高标准”
12月30日晚,欧盟委员会网站公布了投资协定的一些核心内容。在欧方表述中,该协议展现中方向欧洲开放市场准入的巨大雄心。中国作出了进一步开放的承诺,在一些行业中取消了投资额度限制、股权上限和合资要求。
而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在12月30日晚的商务部媒体吹风会上透露,中方在中欧投资协定中纳入了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同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序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的开放,比如医院和汽车。
具体而言,在健康领域,中国将取消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等中国主要城市民营医院的合资要求。欧方称这“与欧盟的开放程度匹配”,且中国“还没有与其他任何伙伴作出如此深远的市场准入承诺。”汽车行业是欧盟经济支柱——德国十分重视的产业,中国同意逐步取消合资企业的要求,并承诺对新能源汽车开放市场准入。
而在金融领域,今年7月,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举行。据中国商务部消息,在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双方承诺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和互利合作。具体来说,中方欢迎欧方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展业,参与设立外资控股或独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欢迎欧洲优质上市公司以CDR形式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欧方愿积极考虑豁免或放宽对中资银行当地分行的子行化监管要求。双方致力于继续推动欧元和人民币国际化。
欧方发表声明称,此外协定还涉及通讯、计算机服务、国际海运、航空运输等多领域的市场准入。
欧委会的声明还称,协议还将通过对国有企业规定明确的义务,禁止所谓“强制技术转让”和其他行为,以及提高补贴的透明度,大大改善欧盟投资者在中国的的公平竞争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双边协定中纳入国企和补贴相关条款。
对此,中国商务部表示,高水平的公平竞争规则将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通过该协定,中方企业将能够在对等基础上更多地参与到欧盟的新能源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中。此外,中欧双方还将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展开更多合作。
李詠箑表示,这是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了与中国《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中国承诺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高水平的市场准入承诺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七年马拉松
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随着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量和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一份包含市场准入、透明度、环境、争端解决等各方面内容的中国─欧盟投资协定逐渐成为了双方多年来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2012年2月的中国─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双方达成了尽快开启投资协定谈判的共识。此后,欧盟在2012年5月正式向成员国提出与中国谈判投资协定的建议。
2013年11月,在于北京举行的第16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宣布,正式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称双方将积极探讨中欧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
不过此后谈判一度进展较慢,从2013年底到2019年底,双方只进行了25轮磋商,交换了关于投资市场准入的清单改进出价。
2019年4月,第21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晤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承诺2019年将在谈判中,特别是在投资自由化承诺方面,取得结束谈判所必需的决定性进展,以便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
2020年初以来,近来高层交往频繁的中欧双方均数次提到,将力争在2020年内完成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9月,双方团队在文本中的“公平竞争”章节上达成共识。9月14日的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后,新华社报道称,会晤确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重大进展,重申年内完成谈判的政治决心。
12月23日深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连和荷兰、西班牙两国领导人通电话,荷西两国是目前除德法外在欧洲对外经济中相对有影响力的国家。
至于欧盟一方,将于2021年秋天卸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欧盟指出,“与会者赞赏德国作为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特别是默克尔总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她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并全力支持中欧间的谈判。”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12月29日分析称,投资协定被默克尔视为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重大成果,同时也是她本人的外交遗产。在谈判的关键时刻,默克尔顶住了来自欧盟内外的一些不同意见。该报道称,默克尔的立场最终在欧盟内部占得上风,这与德国政界在欧盟内强大的人脉不无关系。除了曾派驻北京的现任德国驻布鲁塞尔大使柯慕贤,冯德莱恩的办公室主任Bjorn Seibert,贸易官员Sabine Weyand和Michael Hager等都是默克尔在此事上的盟友。
此外,法国也在最后阶段明确宣示了对德国立场的支持。上周法国贸易部长Franck Riester曾批评了投资协定谈判,但随即另一位法国高官就表示:“事情正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有欧盟外交官透露称,默克尔与马克龙达成了默契:德国在当下的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任期中完成协定谈判,2022年法国在其欧盟理事会主席国任期中则将落实协定的批准和正式签署。
除了来自政治高层的推动力之外,与中国联系广泛的欧盟商界也发挥了重要的游说作用。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前后数次发声,强调CAI是个“Now or never”的协定,他呼吁欧方不要高估自身,以免误了良机。
时间窗口微妙
尽管目前协定谈判已顺利完成,但双方尚未正式签订。在欧盟方面,完成谈判后协定还将经过一系列程序才能生效,需要形成欧盟所有成员国都认可的正式法律文本。此后,欧洲议会也将对文本进行审议和表决,最后由欧洲理事会批准颁布协定文件。
12月30日晚,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表示,双方在完成谈判后,下一步需要尽快开展文本的法律审核、翻译等技术工作,推动协定早日签署。协定签署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一些欧洲媒体预计,完整流程走完很可能需要到2022年上半年,而那时法国将成为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或可继续推动协定落地。
对于中欧双方而言,一同宣布顺利完成谈判的时机十分微妙。其间,欧盟方面一度遭遇来自美国和内部的不小阻力。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府和当选总统拜登的团队,都曾劝说或暗示欧盟暂缓与中国达成协议。当时,还出现了中欧双方相关高级官员会谈暂时推迟的小插曲。
被候任的拜登近日提名为国家安全顾问的沙利文就曾向欧盟喊话称,希望欧盟先与美国进行磋商,而欧盟内与美国保持紧密外交关系的波兰等国也发出了类似声音。此外,在欧洲舆论场上,一些支持跨大西洋主义的智库学者和部分媒体也发声呼吁欧盟“慎重考虑”。
不过,最终的结果显示,欧盟对此前提出的“战略自主”概念自有其理解。丁纯认为,欧盟方面显然也有意赶在1月20日拜登上台以前完成谈判,如此中欧在对美谈判时都获得了一个“先手”。
“投资协定的政治和战略意义重大。默克尔和马克龙等领导人已认识到美欧关系难以回到过去,无论拜登是否上台,结构性的裂隙和问题无法烟消云散。”丁纯表示,“欧盟很在意中美已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欧盟需要与中国达成一份全面协定来实现其与中美的对等。”
不过,中欧达成全面投资协定并不意味着双方完全没有分歧和矛盾,更远非欧盟“倒向”中国。整个谈判过程中欧盟内部出现了音量较大的不同意见,谈判过程延宕数年某种程度上即是其后果。
“合作与分歧并存将是未来中欧互动的常见情形。”丁纯表示,“欧盟对中国的三重定位(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和体制性对手)正是所谓‘战略自主’的另一面。中欧间的对话正变得更加直率,符合利益考量时大胆合作,同时不妨碍不同理念和观点的表达。”
崔洪建则认为,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也是中欧战略伙伴和政治互信的巨大支撑,“在双方都面临推进内部改革、应对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敲定中欧投资协定不仅有助于加固经贸合作,为疫后经济复苏提供空间和助力,更是对欧方有关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疑虑、有关‘双循环’经济格局的猜疑做出积极正面、现实可见的回应,有助于增进中欧之间的战略共识和政治互信。
崔洪建强调,尽管在谈判完成前后甚至未来协定落实过程中,在欧盟内外还有不少杂音,但中欧之间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大于分歧的主流会更加牢固并不会动摇,“2020年不仅记录了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人类社会的不屈不挠、国际秩序的急剧失衡,更见证了国际社会为实现再平衡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其中中欧投资协定功不可没。”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