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月零售暴跌20.6% 專家業界認為有“危”有“機”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謝希語)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公佈,香港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20.6%至370億港元,創下1999年以來最大跌幅。

香港旅發局數據顯示,今年首兩個月訪港旅客同比下跌約13%,其中佔比七成以上的內地旅客下跌18%。特區政府發言人也表示,零售額的暴跌受到訪港旅遊業持續放緩的顯著拖累,發言人預計,零售業短期仍將受制於疲弱的訪港旅遊業表現及不明朗的經濟前景。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樑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2月份正值春節,本是內地遊客來港的高峰期,然而大年初一發生的旺角暴亂,讓近來本就吸引力下降的香港再遭重擊,這是2月零售貨值跌幅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謝國樑認為,這次大幅度下跌只是受個別事件影響的個別現象,未來應不會出現如此大的跌幅。但是,此前“佔中”“反水貨客”“驅蝗”等一系列事件讓香港在國際上的形象大大受損,短期難以恢復,加上內地經濟放緩等因素,香港零售業的頹勢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扭轉,零售貨值的下跌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估計,零售貨值的跌幅將維持高單位數至雙位數至今年7—8月,跌幅何時見底很難預估。他還透露,本月大部分協會會員稱生意錄得高單位數跌幅,加上受復活節香港人外遊因素影響,預計3月零售貨值仍會下跌逾一成。

謝國樑表示,雖然零售業低迷對業界來說是一次危機,但未嘗不是一次機會。他表示,過去這些年訪港旅客人數大增,帶動零售額高速增長,但隨著香港吸引力的逐漸下降這種高增長是維持不下去的。這給了業界一個重新檢討思考的機會,即如何從中長期讓香港旅遊業獲得轉型升級,提升旅遊業的競爭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者劉佩瓊也表示,零售業過去幾年變化太大和擴充過猛,調整需要時間,向比較合理的區間慢慢調整,從整個產業鏈去改才可以生存。

評論員萬青撰寫文章表示,正所謂有“危”便有“機”。一方面,這提醒有關從業者,無論從購物服務還是旅遊體驗上來說,香港的營商環境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商界也需要力推零售旅遊業的結構性轉變,塑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

他說:“尤其重要的是,再不能允許出現趕客、自己倒米(丟棄財富)的惡性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