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万俄劳动者将被机器人取代?俄专家:需要劳动者不断学习新知识

亚太日报

text

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俄罗斯劳动人口的一半(49.3%,即4213万人)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失去工作。”俄罗斯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企业战略与公司行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捷潘·泽姆佐夫,在其题为“俄罗斯各地区的潜在机器人化和无知识经济”的文中写道。据估算,依赖能源发展经济的地区和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的地区失业人口的比例会超过50%。

泽姆佐夫表示,根据麦肯锡评估高度重复化工作时间占比的方法,受生产自动化影响的中国劳动者达51%,受影响的俄罗斯劳动者约为44.8%。根据评估行业自动化概率的方法,中国约77.1%的劳动者可被取代,而俄罗斯则只有26.5%。泽姆佐夫说:“也就是说,自动化生产对中国的影响程度要高于俄罗斯,这与高度重复化劳动的比例一样,尤其是在电子产品、汽车组装等生产领域。从区域投射的角度来看,中国组装生产集中的沿海地区受到的威胁非常高。”

泽姆佐夫认为,由于创意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程度较高,在中国,北京、上海和香港受到的威胁最小。自动化对中国带来的社会风险要远大于俄罗斯,因为前者的城市化水平和民众受教育程度低于后者,而这些因素能够帮助劳动者降低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Forex Optimum公司高级分析师伊万·卡普斯江斯基说:“减少重复化劳动并代之以机器人是发展趋势,必须加以支持。这会使某些地区居民收入减少,但同时又能刺激经济增长。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任务不是阻碍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再培训并在其他经济领域创造新工作岗位,使被裁减下来的劳动者适应新环境。”

Finam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雅罗斯拉夫·卡巴科夫指出,俄罗斯的人工智能发展程度与中国不同。他说:“中国发展资金雄厚,能够生产很多设备,自动化发展得更早。虽然俄罗斯的工业也开始了机器人化,但目前的发展程度不如中国。因此还无需担心大量劳动人口被取代。”

泽姆佐夫强调,工业自动化不会直接导致长期失业率增长,但却使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职业技能。他说:“部分劳动者也许不能适应新形势,甚至可能长期被排除在生产活动之外。实际上,这是新经济领域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劳动者将很难参与新技术和新产品创造。”

“自由财经”投资公司高级分析师博格丹·兹瓦里奇认为,目前机器人化在俄罗斯已不是未来话题,但其实施必须得到资本的大力支持。他说:“各经济领域都出现了对自动化生产的投资,但当前规模还不足以使机器人化成为普遍现象。一旦俄罗斯经济进入稳定的增长轨道,当我们的增长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时,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出现。届时资本将愿意支持生产升级和自动化生产的推广。”

不过,卡巴科夫认为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并且需要对许多生产流程进行改造。需要指出的是,自动化生产是由人主动进行的并由人控制的,还需要由人制定必要的法律进行规范。“因此我国无需害怕人工智能,它可以通过无害的方式进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国家将会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尽量减少对劳动者造成的影响。自动化生产的好处很多,不仅体现在促进生产上,还体现在发展科教事业、
提高我国的整体社会和经济地位、提高国家竞争力上。”

“开放经纪人”公司分析师
铁木尔·尼格马图林指出,此前生产自动化主要涉及工业领域,但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使服务行业面临到威胁,这点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他认为后一领域的受影响程度会更高,因为其自动化水平此前相对较低。“政府和主要机构早已在讨论这一问题。失业率上升将不可避免,因此近一段时间对无条件基本收入概念和缩短每周工作时长的讨论越来越多,”他说道。尼格马图林表示,
中国和俄罗斯情况类似,因此都无法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