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梅:沒有愛的生活太枯燥

亞太日報

text

陳香梅與陳納德在廣州。 資料照片。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劉莉莉

見到陳香梅女士,我才知道,原來老婦人,也可以塗天藍色的眼影。

香梅女士並非國色天香,但歲月的積澱、人生的磨礪,賦予她一種特殊的風韻。也使得,飛揚的眉毛、濃重的妝容、華美的服裝,如此和諧地彙聚在一位耄耋老婦的身上。

陳香梅的一生,充滿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傳奇色彩。她是飛虎“教母”,也是叱吒商界的精英,是著名的作家,也是中美友好的使者……然而,在香梅女士看來,人的一生無論如何大富大貴,權傾四方,心中沒有愛,生活中沒有感情,就都是空的。

陳香梅與“飛虎將軍”陳納德蜜月中的熱吻照。 資料照片。

原來,一切本沒那麼複雜,一個“愛”字,便可寫盡她的一生了。

真真切切地愛過他,真真切切地被他愛

陳香梅是誰?

里根說,她是“我們的安娜”;鄧小平說:“世界上只有一個陳香梅”。簡而言之,她是中國的女兒、美國的媳婦、世界的傳奇。

1972年,陳香梅與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合影。 資料照片。

2008年,我有幸在上海採訪了她。香梅女士個子不高,有些微胖,戴着珍珠耳環,頭髮還是黑色的,臉上畫着濃妝。她說話時聲音不大,語速平和,很少抑揚頓挫,從不哈哈大笑。

那一年,她83歲,我23歲。這是一位歷經風雨的女性和一個涉世未深的小丫頭之間的交談。在底蘊面前,青春不堪一擊,小丫頭感到了膽怯和慌亂……

如果時光倒流71年,回到陳香梅與“飛虎將軍”陳納德相識的那間會議室,你便會感覺到,在54歲的戰鬥英雄面前,19歲小丫頭急促的呼吸和顫抖的聲音。回到家,陳香梅十分興奮,用各種形容詞來誇讚陳納德,姐姐陳靜宜意識到了,妹妹已然情竇初開。

陳香梅與陳納德。 資料照片。

以後的故事,落入了甜蜜的俗套。香梅接受了一個大她35歲的外國人的感情,堂堂的將軍也為顯示誠意,陪着未婚妻的祖母打橋牌。最終,英雄抱得美人歸,一張蜜月中甜蜜擁吻照片,是兩人幸福的見證。英雄意氣風發,美人笑靨如花,世上最浪漫的故事,不過如此。

佳人的青睞,成為了飛虎將軍英雄氣概的又一例證。只不過,這場少女與大叔的忘年情緣,因慘烈的反法西斯戰爭,增添了不少莊嚴色彩,也因陳納德的“橋牌攻略”,釋放出些許溫馨的氣息。

1947年12月21日,陳納德與陳香梅在上海虹橋美華村5號舉行婚禮。資料照片。

1947年12月21日婚禮現場,陳納德與陳香梅用繳獲的日本戰刀切婚禮蛋糕。 資料照片。

1956年,夫妻倆帶着兩個女兒移居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然而,陳納德很快查出患上肺癌。一代名將,敗給了他最後一個“敵人”,於1958年撒手人寰。年僅33歲的陳香梅,成了帶着兩個孤女的年輕寡婦。

從“恩愛兩不疑”到“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似乎只在轉瞬之間。

人們追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婚姻,也羡慕十指相扣、心心相印的愛戀。陳香梅點亮了一個男人的豐收季,也溫暖了一個英雄的暮年,而對於陳納德來說,半生遇知己,何其幸哉!雖然這一切來得太遲,去得也太快,但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真真切切地愛過一個人,又真真切切地被這個人愛過,才是幸福的真諦。

特殊的身份,是為了完成特殊的使命

採訪香梅女士,是在2008年的“六一”兒童節,就在半個多月前,汶川大地震讓世界震驚。自然而然地,孩子和災難,成了我們談話的主題。

香梅女士一直在關注抗震救災的報道,而最讓她揪心的,是災區的孩子們。她對我說,看到不少學校倒塌了,孩子們沒有上課的地方,這讓她很着急,於是想着向青川、北川投資,建立希望小學。

她還談到了震後心理干預的問題。“對於小孩子,心理撫慰非常重要,”她說,“災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應當採取措施撫平他們的創傷。”

1949年1月8日,陳納德與陳香梅和長女克萊爾·安娜(陳美華)。 資料照片。

其實,對於災難後撫慰心靈創傷,陳香梅並不陌生。在陳納德去世後,用“梅花香自苦寒來”形容她的生活,一點不過分。

從飛虎將軍的遺孀,到舉世聞名的華人精英,陳香梅的自我救贖之路,走得並不平坦。丈夫去世後,她帶着兩個女兒搬到華盛頓,從編纂中英文字典、教美國學生中文開始,苦心經營生活。1962年,她的英文傳記《一千個春天》在美國熱銷,榮登《紐約時報》十大暢銷書榜,從而獲得了巨大的名氣。

陳香梅意識到,在那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時代,不參與政治,就意味着永遠是二等公民。於是,她苦讀美國歷史,接受專業演講訓練,就是為了在美國政壇上為華人發聲。她是第一位出任白宮公職的華裔,是美國航空界的首位女性副總裁……以前稱她“陳納德夫人”的人們,開始叫她“陳香梅女士”。

陳香梅(左)與克林頓及其夫人希拉里合影。 資料照片。

此後,陳香梅越來越繁忙,因為她發現自己和歷任中美領導人都有深厚交情,也是和海峽兩岸都說得上話的人。特殊的身份,是為了完成特殊的使命,畢竟,世界上只有一個陳香梅。

“大家都是中國人,希望中國人好,中國人能夠抬頭了,全世界都能夠抬頭了,”她說。

心懷大愛,永不會老

香梅女士在接受我採訪的時候,並不是一個人。在她的身邊,還站着一位老紳士。兩位老人手牽着手。

老先生叫歐文·考夫曼,是陳香梅的男朋友,他還有個可愛的中文名字,叫郝福滿。他曾經是飛虎隊的機械師,後來成為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副主席、美中航運公司董事長。

郝福滿是個慈祥的老先生,總是帶着和藹的笑容。香梅女士接受我們採訪的時候,他就坐在旁邊的座位上耐心等待,並不插話。當然,他能講的中文也不過是“你好”、“再見”和“我愛你”。

後來,我看老人家實在“孤單”,就用英語和他交談了幾句。他很開心,對我說:“這家飯店的冰激淩非常好吃。”

陳納德將軍過世的時候,陳香梅獻上了最後一份“禮物”,那是一份不再結婚的誓言。後來,陳香梅將自己的墓地選擇在將軍墓地之側。她說,陳納德將軍已經去世很久了,但每年軍人節,他的幕僚和老朋友們還會齊聚華盛頓,到他的墓前祭拜。

陳納德將軍過世的時候,陳香梅獻上了最後一份“禮物”,那是一份不再結婚的誓言。 資料照片。

這意味着,雖然在悠長的寡居歲月裡,陳香梅並不逃避美好的愛情,但那些“後來人”,註定只能是她的男朋友。不過,愛情的定義,又怎麼能只局限于夫妻之間呢?

也許,郝福滿老先生深悟其道。陳香梅和飛虎將軍的愛情,是一個傳奇,而他的感情,亦讓人感佩。香梅女士講話時,即使說的是中文,他也默默注視着,溫情的目光中,夾雜着對一個女人的愛憐,也透露出對往日的崇敬。

雖然上了年紀,陳香梅還是保持着一定的工作量。 資料照片。

雖然上了年紀,香梅女士還是保持着一定的工作量,週末就打牌、跳舞、唱歌,即使五音不全,也不覺得丟臉。她不吃魚翅燕窩,也不願打聽是非,充實的生活,讓她沒有時間自尋煩惱。

陳香梅坦言:“沒有愛的生活是枯燥的。”於她而言,愛是廣義的,不僅是男女之愛,也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愛,對社會的愛,對家人朋友的愛,以及對身邊所有美好事物的愛……

心懷如此大愛的女人,怎麼會老呢?

作者简介:

刘莉莉,80后北京女孩,跟所有北京人一样,心里装着地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小跟着大人走世界、看天下。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从事的是国际新闻报导,用另一种方式来关联天下。

转眼“入行”已是第九个年头,自认为未虚掷光阴,忠实地履行着新闻记录者、历史见证者和故事倾听者的职责。2010年9月作为记者被派往墨西哥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踏上了《百年孤独》作者玛尔克斯笔下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大陆。

在拉美工作和生活期间,有机会到15个国家采访、游历,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曾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联合气候大会等国际会议和高端访谈中采访总统,也曾在毒枭出没的墨西哥城贫民窟与当地居民话家常,曾坐在地板上与环保主义者谈天说地,也曾到当地华侨家中做客,体味海外游子的冷暖……

丰富的采访经历使她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驻外两年,除了完成日常報道外,还为《环球》、《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将一个多姿多彩的拉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2年底结束任期回国,但心里依然眷恋着拉美的山山水水,工作之余,也为报刊撰写特稿和专栏,并为央广“中国之声”担任特约评论员。如今在《亚太日报》开设专栏《山外青山》,希望利用这个新媒体聚合平台传递拉美及其他区域的文化讯息,讲述那些值得称道的历史和传奇,用自己的感悟,与读者构建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