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小轩
在日本江户时代,民间流传着一个寓言故事:
有个医生抓到了一只奇怪的蛤蟆,它有四只前脚、六只后脚。于是医生将它放进了玻璃瓶里,不料蛤蟆见到自己丑陋的样子吓出了一身油,后来医生就把这些油收集起来,用来替病人治疗烫伤割伤。
这“蛤蟆的油”,也是黑泽明出版于1984年的自传的名字。
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日版封面上写着“有点像自传的东西”
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无疑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据说,《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甚至在学生时代写信给瑞典学院,要求把电影加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对象,并颁发给黑泽明。
1990年,黑泽明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他的两个信徒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左右护驾
黑泽明一生创作了30部电影作品,获奖无数。这包括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罗生门》(1950)、获柏林电影节特别奖的《生之欲》(1952),还有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影武者》(1980)。
同时,他也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日本人,被日本影迷称为电影界的“天皇”。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的黑泽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自杀史。
1971年,当他在自家浴室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割腕21处。这次经历,也成为了他事业上的分水岭。
黑泽明一直避免谈到自己的自杀,他似乎把这看作男人的软弱
巅 峰
1936年,26岁的黑泽明入职P.C.L.电影制作所(后与大型电影公司东宝株式会社合并,以下简称东宝)成为副导演。
26岁的黑泽明偶然在报纸上看到P.C.L的招聘海报,投递一份电影论文后获得了面试机会
1943年,黑泽明的处女作《姿三四郎》在日本大受好评。
从此,黑泽明开始以几乎一年一部的速度,抛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电影。这段时间,也被普遍认为是黑泽明电影事业最如鱼得水的巅峰时期。
拍摄于1950年的《罗生门》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奖、奥斯卡荣誉奖(相当于今天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众多奖项。这也让“黑泽明”这个名字,在整个世界领域内一炮而红。
电影《罗生门》片场合照
1954年,《七武士》被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称为“动作电影的最佳杰作”。
1958年,《战国英雄》上映。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和国际影评人协会奖,并对后来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造成了巨大影响。
《星球大战》中莉亚公主原型就是《战国英豪》中的雪姬,而机器人C-3PO和R2-D2显然模仿了一高一矮的农夫又七和太田
这部片子也很有话题性。导致当年日本全国电影院入场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11亿3000万人,展开了日本电影业全盛期。
1961年,在《用心棒》中,黑泽明携手主演三船敏郎,创造出了经典角色三十郎。这部电影在日本被当作崭新的娱乐时代剧而大受欢迎,三船敏郎也因它在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了最佳演员奖。
领奖的三船敏郎
据说三船敏郎最初向东宝求职时,填的职位是摄像师,但由于工作人员的手误,他作为演员被迫参加了试镜。
正当三船感到无奈懊恼之际,面试官又要求他“笑一笑”。这让他的愤怒值爆了表,于是他大喊着“不好笑怎么可能笑得出来呢,混蛋!”就要冲上去找面试官打一架。
在旁看到这一幕的黑泽明,当机立断地录取他为《泥醉天使》(1948)的主演。片中,三船敏郎饰演患有肺结核的黑社会头目,存在感十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了众多女粉丝)。
《泥醉天使》中邪魅狂狷的三船敏郎
之后,三船敏郎就成了黑泽明的御用主演。他们合作的电影多达16部,在日本国内外所获的奖项超过150个。黑泽明认为三船敏郎“具有特别的才能,没有人可以替代他”。
然而这对黄金搭档的合作,在1965年《红胡子》后告终。
早年间,三船敏郎主演的《用心棒》续篇《椿三十郎》,使他再次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演员奖。扬名四海的三船敏郎开始接到海外邀约,早黑泽明一步进军了好莱坞。
电影《椿三十郎》剧照
跌 落
这对 “黄金搭档”的解散,尽管遗憾,却也只能算是黑泽明随后遭遇的一系列丧事的开端。
他与三船最后一次合作的电影《红胡子》,讲述了一个围绕留着红色胡子的社区医生展开的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黑泽明为了营造诊疗所破旧的感觉,专门从有百余年历史的传统建筑那里借来柱子,让工作人员花一个星期去打磨它。
尽管如此,这年电影院的入场人数,却仅仅只有该年全盛期的三分之一。 “《红胡子》还不如《宾虚》一个镜头”,在电影首映结束后,黑泽明面对媒体这样说。
电影《红胡子》剧照
电影《宾虚》(1959)是当年好莱坞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称,该片在当年的制作费有1500万美元,换算到现在,约相当于4.85亿美元。
当年《宾虚》上映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8000万美元的票房。这对日本来说,是多么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字。看过电影之后,黑泽明强烈地感受到了在日本制作电影的极限。
当年,随着电视机走入平常百姓家,日本电影业迅速走向下坡路。这使得导演即使有了好的剧本,也不一定能筹到钱来拍。人人都感受到了电影业刮起的这股西北风,就连黑泽明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黑泽明不论是在时间还是资金上都痛下血本的完美主义者作风,开始受到人们褒贬不一的讨论。
民间流传有关黑泽明的八卦很多。
比如《罗生门》中瓢泼大雨的镜头,尽管电影是黑白的,但黑泽明为了让它显得有魄力,在雨水中掺杂了墨汁,让其变成黑色。而由于用水实在太多,这场戏直接导致片场的附近一带发生了缺水。
《罗生门》刚开始,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在《椿三十郎》(1962)中,为了营造神殿这个主要拍摄场地的重量感,黑泽明要求剧组在周围的树木上装了两万个假花,整整耗时十天。
而在拍《德尔苏·乌扎拉》(1975)的时候,工作人员一开始从马戏团借来了老虎,黑泽明却说“眼睛是死的,给我找野生的老虎来”。后来工作人员弄来了野生老虎幼崽,黑泽明又嫌太小。但在反复扯皮拉锯的过程中,小老虎也慢慢长大了……
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中的老虎
黑泽明不仅完美主义,还特别“专政”,这进一步造成了拍摄时间和预算的成倍增加。
据称,黑泽明会在自己的脑中构想电影,然后在现场一边修改,一边让其符合自己的要求。
因此,一部电影在彻底完成之前,除了黑泽明自己,谁都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电影评论家白井佳夫,学生时期在《蜘蛛巢城》(1957)中做过群众演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说:“为了一口气拍出个长镜头,黑泽明会一直不停地重复拍。每一个演员都显得非常紧张。在现场,似乎副导演和摄像都不太清楚这个伟大的导演追求的是什么,我感觉他们很茫然。”
电影《蜘蛛巢城》片场照
综合以上诸种原因,不久之后,黑泽明与东宝的关系便终于走向了决裂。
也是在那时,好莱坞主动找到了黑泽明。他们希望以刹车失灵的列车为背景,拍一部惊心动魄的动作片(《暴走列车》,1985)。
黑泽明一口答应下来,并开始剧本写作。然而,黑泽明怎么也没有想到,1966年的好莱坞和东宝在电影制作上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电影《暴走列车》后来的导演是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在当时的好莱坞,编剧和导演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已经是常识了。他们需要各自以制作人的意愿为基础完成工作。
因此,在黑泽明开始写作后不久,好莱坞就派了一位编剧来。但这对于黑泽明来说,根本无法接受。他无法执导一部不能百分之百体现自己构想的剧本。
最终,这次合作以黑泽明的辞任收尾。
之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也找到了黑泽明,想请他以日方导演的身份,执导一部从美日两国的视角分别描写珍珠港事件的电影。这实际上就是日后的《虎!虎!虎!》,但导演一栏里却并没有黑泽明的名字。
这部耗资相当于今天8亿美元的大型战争片,先花费两年时间,造了一艘价值两千多万的航空母舰。影片1968才得以开机,拍摄地选在了东映京都摄影所(以下简称东映京都)。
全身心倾注于电影拍摄的黑泽明,在这里过得并不如意。
1970年的《虎!虎!虎!》,导演是理查德·弗莱彻
在东宝入行并走向巅峰的黑泽明,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团队。但在《虎!虎!虎!》中,除了摄像、录音、美术和副导演之外,全是东映京都的工作人员。后者并不习惯黑泽明的作风,他们自己的拍摄方式也完全不同。
担任副导演的大泽丰,在Tv asahi的纪录片《世界的黑泽 第三弹 完结篇》中回忆道:“东映京都,是由被称作巨匠的人们发展起来的,所以那时候,他们中会有‘什么黑泽明啊’‘什么天皇啊’这种,类似反抗的情绪。还说‘不要太嚣张了,小心会有危险’。”
事实上,照明部的工作人员确实从楼上扔过东西下来。虽然并没有砸到人,但这之后,黑泽明变得非常“神经质”。不论是去卫生间还是自己的房间,他都要带上两个贴身保镖。
而最让黑泽明恼怒的,是东映京都的工作人员将“慰问书”中装入了别的电影用过的“挑战书”,以便让信封看起来饱满。
尽管在拍摄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演员念出信的内容,但打开信封看到了它的黑泽明,当场怒斥“我无法和这种神经的人作电影”,便夺门而出。
电影《虎!虎!虎!》剧照
电影《虎!虎!虎!》开机后,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个月左右。接着,二十世纪福克斯突然对外发布了单方面解雇导演黑泽明的消息。
二十世纪福克斯称,其原因是黑泽明患有“神经症”。
黑泽明没有对此做出回应,但他说:“拿走一个导演倾注了三个月热情的作品,等于是杀了他。”
影片《黑泽明VS好莱坞》(2010)的作者田草川弘在《等云到:与黑泽明导演在一起》(2004)的作者对谈中说,“很多人认为黑泽明在好莱坞这五年受到了很过分的待遇,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正确的认识”,但主要是“好莱坞的系统不适合黑泽明”。
黑泽明与科波拉、卢卡斯
参与了大部分黑泽明的《罗生门》场记,野上照代说,“黑泽明没有意识到日本和美国的电影制作方法完全不同,不仅如此,当时也没有人能够向他解释清楚这件事。所以黑泽明以为自己是总导演,但协议书上(的意思)并非如此。”
举例来看,黑泽明很看重彩排,会不断进行彩排,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有时候彩排会持续一整天都不开机。但好莱坞看重的是效率。
黑泽明的儿子黑泽久雄说:“限制太多了,一天拍了几个小时、转多少胶片,这些要一一报告,不能按着自己的节奏来。说极端点,就像被要求每天只能喝多少酒一样。这些东西都在协议书里。这非常不适合他。”
电影《罗生门》剧照
至于黑泽明到底有没有“精神症”,柏濑宏隆和加藤信在其著作《黑泽明的精神病理》(2002)中,根据黑泽明的性格特征,推断他患有癫痫。
癫痫是一种长期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抽搐。由于梵高、拿破仑、牛顿、诺贝尔等都有癫痫病史,这种病被认为是一种“天才病”。
柏濑宏隆在书中写道,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分析他的电影和自传,能发现非常有趣的精神病理和性格倾向,而那也成为他创作一部部充满男性色彩、惊心动魄的杰作的原动力。”
他还说,黑泽明从55岁以后就开始“状况频出”,尤其是被从电影《虎!虎!虎!》的导演职位上解雇后,黑泽明就有了更明显的奇怪行为。
比如,“半夜砸了东映京都的玻璃窗”、“用海军的喇叭声代替拍摄开始和结束”、“煲电话粥给平时没有交集的人”等等。
黑泽明在自传《蛤蟆的油》中,提到他从小就常常暴发痉挛,长大成人后,在工作中他也会短暂失去意识。
回忆起陪着黑泽明导演喝酒时候的情形,田草川弘说:“有几次,我开始还觉得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但过一会‘时间暂停’模式就结束了,他又开始说起话来。但那时候,他整个人就像是冻结住了。”
谷 底
黑泽明在好莱坞追梦这段时间里,日本电影业愈加衰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余波中,人们的娱乐已经从电影转向了电视等多种媒介。
尽管黑泽明的第一部彩色片《电车狂》在1970年上映了,但业界对此片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电车狂》中的小六是一个低能儿,他每天模仿电车司机,在垃圾堆般的小墟中“驾驶”,而他周围的邻居,也是些“毫无未来的小人物”
有人说该片艺术性太重,缺少娱乐性,这是它票房不佳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人指出“黑泽明的时代结束了”。
这一年,黑泽明60岁。《电车狂》与他的上一部电影相隔五年。当初为了筹资,黑泽明还抵押了自己家的房子。
之后,接不到导演工作的黑泽明,彻底走入了低谷,还常常自言自语道,“从我(身上)减掉电影等于零”。
为了生活,黑泽明还写过电视剧的剧本,这可是他曾经百般嫌恶的工作。但电影业的衰退,不仅让导演筹不到钱拍想拍的作品,还让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失了业。
电影《电车狂》剧照
然而,媒体在报道这些情况的时候,往往带着指责语气。就好像这都是黑泽明造成的。他为此痛苦不已。
次年末,黑泽明在自家浴室试图割腕自杀。被发现时,他已经在脖子上割了五处、右手割了六处、左手割了10处。所幸伤口不深,没有危及到生命,但这时候的黑泽明,可能是真的感到走投无路了。
“那是一种自我厌恶。我感觉到自己正在陷入电视世界里,突然觉得很恶心。电视的东西,我真的是做不来,那是粗糙的。”后来,黑泽明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对媒体说。
黑泽明的女儿黑泽和子认为,她父亲的自杀与日本电影业的衰退息息相关。
她说,“做电影过程中的困难,做导演的人,是有能力克服的。但是父亲的悲伤更多的来自于日本电影业的衰退。父亲试图让它再次兴盛,对此感觉到了责任。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力不能及,为此不断地进行反省。是他的纯真,和因纯真而来的脆弱,让他一点点崩溃了。”
据黑泽和子说,人们往往认为黑泽明的脾气暴躁,又沉默寡言,但其实他也常和工作人员开玩笑。
“他有天真的爱哭鬼的一面,也有细心照料周围人的一面。如果在拍摄现场发现没什么精神的工作人员,他会很担心。如果过分凶了别人,之后他还会略带羞涩地主动说‘今天真是抱歉了’。而如果有人生病请假,他还会带着钱去探望他们。他像爱家人一样爱他的工作人员。”黑泽和子说。
黑泽和子与父亲黑泽明
田草川弘也说,“他对他看重的人,会非常尽心尽力。在我看来,黑泽明很孤独,也渴望被爱。”
而在多部黑泽明的代表作中出演的仲代达矢说:“他是一个在作品中严厉而绝不妥协的人,而他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的信赖和温情。他有一颗孩子般的心,耿直又纯真。”
仲代达矢在《乱》(1985)中饰演战国武将一文字秀虎。其中有一个让他非常难忘的镜头:一文字由于被儿子们背叛而陷入癫狂状态、从燃着熊熊大火的城堡中走了出来。
那时候,仲代达矢走出来的下一个瞬间,城堡就烧毁崩塌了。过后,仲代达矢听现场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他再晚三秒出来,黑泽明就要冲进去救他了。
电影《乱》剧照
回 升
将谷底的黑泽明救回来的,大概是苏联。
1971年,黑泽明受邀带着当时在日本票房不佳的《电车狂》,出席了莫斯科电影节。当场就有人和他说“你拍电影的话,我们会举国协助你”。
而这部由苏联制作、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便是上映于1975年的《德尔苏·乌扎拉》。
《德苏·乌扎拉》基于原著,讲述了赫哲族人德苏·乌扎拉为俄国探险家符拉迪米尔·阿尔森尼耶夫的团队担当向导的故事
次年,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开创了亚洲电影在世界上获奖的先河。
从此,黑泽明导演仿佛找回了对电影的热情,开始构思一部又一部新电影。
然而,当时的日本电影业几乎做什么都是赔本的买卖,他们认为就算导演是黑泽明,也对此无能为力。因此日本影界拒绝向他出资。
这时候,弗朗西斯·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却向黑泽明伸出援手。黑泽明琢磨多年、并画了2000多张分镜图的电影《影武者》就是他们俩联名找制作方谈下来的。
黑泽明为《影武者》绘制的分镜之一,看出来是那一幕了吗?
这部电影不仅刷新了当时日本的票房纪录,还拿下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当然,一直在黑泽明身边给予他支持的还有他的亲人——黑泽明在他的第二部电影《最美》(1944)中相识并结为夫妻的矢口阳子(本名黑泽喜代)。
“黑泽明电影(能完成)一般都是因为有我母亲的支持”,黑泽和子说,“我母亲让他可以完全不操心工作以外的事情。‘家庭、亲戚,还有钱啊这些,你不用管,你只作电影就可以了’,她营造的就是这种氛围。”
她说,有一次,矢口给他们一家人的买肉钱超过了100万日元,这引起了税务局的警觉。矢口对税务局的人说:“你有疑问的话,来我家吃一顿饭就知道了!”
1982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从过去的50部获奖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荣誉金狮奖。
人们认为,黑泽明迎来人生第二个巅峰了。紧接着,他便开始了电影《乱》和《梦》的剧本创作。
谢 幕
1990年,在黑泽明电影生涯中的第62个年头,他获得了一生中最大的荣誉——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在当时,他是全世界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人。
八年后,黑泽明在他自己的家里去世,享年88岁。而《袅袅夕阳情》(1993)成为了他最后一部作品。
《袅袅夕阳情》(台译名为《一代鲜师》)的日文原名“まあだだよ”,是日本小孩躲猫猫时,用来回答捉人者的话,“还没唷”,影片中的男主常用此话面对死亡的临近,“还没唷,我还不想离开这个人间”
在这部电影中,年迈的主角对着孩子们说:“请你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找到之后,请为这个重要的东西好好地努力。”这句话,仿佛就是黑泽明毕生的写照。
当年,黑泽明的录像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被播放。这段影像播放结束后,现场所有人都站起来,长久地为他鼓掌。
不过有不少人认为,自杀事件后黑泽明的电影风格改变了。
在《电车狂》以前的电影,娱乐性更强,也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同时,《七武士》中的菊千代也好,椿十三郎、红胡子也好,这些特立独行、释放真自我的主人公,也更让大众觉得“痛快”。
对此,柏濑宏隆在《黑泽明的精神病理》中推测,这是自杀事件后被确诊为癫痫的黑泽明,开始接受治疗所导致的。治疗让他之后的电影更温和了,却也少了对抗和冲突所带来的活力。
尽管如此,这位将自己比喻为“蛤蟆”的人,用自己的灵魂真真切切地治疗了无数人心灵的伤口。
战后,“日本人因军国主义和战败等原因,失去了自尊心。他在作品中塑造的一个个受人尊敬的日本人形象,以及他自身的国际名誉,为人们带来了勇气。也就是说,黑泽明在治愈日本人的战争创伤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黑泽明的精神病理》的另一位作者加藤信说。
电影《梦》大合影
而黑泽明的电影之所以在今天依然被称为经典,也许是因为这种“治疗能力”具有跨越种族和时间的普世价值(毕竟大家也都挺丧的)。
对一生都在孤军奋战的黑泽明,白井佳夫这样评价:
“电影是产业革命之后诞生的新的艺术形式。在那之前,是画家画画、作家写小说,这种个人的艺术。而在产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用机器完成的集体艺术应运而生,成就了电影。
不过,像卓别林、卢奇诺·维斯孔蒂这样伟大的导演,为了拍出自己心中完美的映像,依然是独自创作的。
这样的人物,在日本就是黑泽明。”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