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也被称为“亚岁”,排在24个节气之首。
“冬至大如年”,一是说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次于过年。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人们最初过冬至,就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
冬至也是“数九”严寒天气的第一天。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说的是冬至过后90天,春天就会到来。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之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都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而为阴,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也已暗暗开始流动。
冬至民俗
祈福
古人在这天会祈求疫疾消除,饥荒减少。
贺冬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古代在这天会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祭祀
“冬至郊天”,古代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饮酒
文人墨客会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饮食
各地在冬至有不同的风俗,北方有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有吃汤圆、长线面的习惯。
这些冬至美食是否有你家乡的味道?
饺子
馄饨
羊肉汤
汤圆
江南赤豆糯米饭
苏州米酒
闽南姜母鸭
浙江麻糍
台湾糯糕
冬至养生
冬至迎来最寒冷的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冬至前后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最好时间。
起居
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应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
温补类食物如龙眼肉、荔枝、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易上火。
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食物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
冬至美景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江苏盱眙
福建九仙山
四川田湾河
山东沂南
安徽黄山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