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京港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列车司机贾嗣鹏在确认信号设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贾嗣鹏驾驶4号线及大兴线列车每日行驶200多公里;四年来,他在驾驶室里度过了3个春节
“驾驶室门外是生活,门内是责任”
从1969年1号线开通至今,50余年来,北京地铁从最初的“一线一圈”逐步编织成一张四通八达的网络,一趟趟列车在这座忙碌的城市下穿梭。
作为一名地道的北京人,贾嗣鹏对这种交通工具再熟悉不过。
小时候,他是一个爱趴在驾驶室后的小窗子旁、看司机开地铁的小男孩;长大后,他穿上制服,成了一名地铁司机。
从2016年夏天开始,贾嗣鹏负责京港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列车的驾驶工作。
工作日里,他每日行驶200多公里,途经140个站点。每到一站,贾嗣鹏都要在列车进站到离站之间的几十秒内,确认18项信号设备正常。
日常中,贾嗣鹏也喜欢乘坐地铁,他觉得自己有两个角色,“驾驶室门外,我是一个普通人,而在门内,我拥有着我要承担的责任。”
每天确认信号2000多次
贾嗣鹏忘不了第一次做列车司机、离开带教师傅单独进入驾驶室的那天。
4号线及大兴线的这一列车,总长117.88米,有6个客室车厢,48个客室车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贾嗣鹏说,“这后面有这么多乘客,都是责任啊。”
上车前,贾嗣鹏依次完成安全考试、酒精测试、出勤签字等,再把当日的行车计划和特殊行车指引写到自己列车司机手账上,随后走到车前的规定位置,检查一下列车外观。
上车后,他还要检查车内20多项设备,从车门、牵引、制动到空调、广播等都试一遍。准备工作持续近两小时,随后列车启动,缓缓驶出。
这是他第一次操作驾驶,贾嗣鹏虽然有些紧张,但依然是自信的。此前的师傅带教阶段长达8个月,他经过了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对每一项操作都很熟悉。
每到一站,贾嗣鹏都要在列车进站到离站之间的几十秒内检查18项信号设备。确认每项信号设备时,贾嗣鹏还要用两根手指指向设备,口中也要把信息念叨一次,做到“手到、眼到、口呼唤”三重确认。工作日里,他每天要行驶200多公里,途经140个站点,这种确认工作,贾嗣鹏每天要进行2000余次。
到如今,贾嗣鹏“驾龄”已有四年。
工作之余,贾嗣鹏也在学习、看书,希望自己能时刻保持大脑活跃,有问题出现时自己能及时处理。
贾嗣鹏的领带上,一直别着几个徽章,上面有“安全第一”和“以客为先”等字样,这是贾嗣鹏在四年的工作中,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也是从他做列车司机的那天起,就牢牢记了四年的话。
除夕夜的末班车
很多人都对地铁司机的工作很好奇。“朋友们也常问我,洞里(地下隧道)黑不黑啊。”贾嗣鹏打趣道。
贾嗣鹏的工作环境确实和常人的有些不同。地铁4号线与大兴线贯通运营,全长50公里,全线车站达到35个,除安河桥北站和西红门站为地面站外,其余均为地下站。
他行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隧道里,迎面而来的是包裹着点点指示灯光的黑色,耳边也尽是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声和呼啸的风声。
在驾驶中,为了保证将乘客安全、顺畅地送到目的地,贾嗣鹏必须全神贯注,“包括我的手表、手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必须处于关机状态,我们不能有任何与工作无关的通讯方式,不能分心。”
列车运行过程中,贾嗣鹏要随时通过监控去观察乘客的状态,车厢内如果有突发事件,比如有乘客晕倒了,司机需要及时上报。
从列车出发,开始全线运营,贾嗣鹏需要连续工作近1.5个小时。地铁司机实行轮班制,贾嗣鹏也常常会开末班车。
“开末班车时,虽然客流量比白天少一点,但是司机和其他工作人员要多观察一下,尽量确保每一位进了站、想坐末班车的乘客都能坐上车,要照顾乘客的情绪,为乘客提供便利。”
末班车到达终点站时,往往是凌晨了。但贾嗣鹏还要进行半个多小时的收尾工作,换下制服、下班时,一般在凌晨一点左右。
4号线途经北京南站,为了方便乘客的出行、返京,在每周五、周日、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及返京高峰时,4号线会延长运营时间。如果驾驶节假日时的末班车,贾嗣鹏要忙活到将近凌晨两点下班。
四年来,贾嗣鹏在驾驶室里度过了3个春节。而去年的春节是贾嗣鹏最难忘的一次。“2019年2月4日,大年三十,除夕夜,我是末班车的司机。”
除夕夜的北京,贾嗣鹏一个人在驾驶室里,长长的列车车厢里,乘客也所剩无几。孤单感从四面八方涌上来,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很欣慰,“可以把每一位乘客都送回家、让他们去过年,这比我在家过年,更让我有成就感。”
工作中的贾嗣鹏(拍摄于2019年初)。受访者供图
向小朋友们普及安全乘车知识
在车上,司机的驾驶室几乎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即使是到站时、在站台上,隔着一道玻璃门,地铁司机和乘客之间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也往往不会太多。
但贾嗣鹏常碰到小朋友们隔着那道玻璃门跟他打招呼。“有小朋友下车后,站在第一节车厢的门那里,看我、看驾驶室。”贾嗣鹏笑着说道,“(小朋友们)小脸蛋肉嘟嘟的,特别可爱,他们也挺好奇,想看看驾驶室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贾嗣鹏每一次都会笑着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们也会说,“嗨,叔叔你好!”和单纯的小朋友打个招呼,他就会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满足。
贾嗣鹏也积极向小朋友们普及安全乘车的知识。
京港地铁会定期开展宣传地铁安全、文明出行知识的公益活动,他是其中一名安全辅导员,会到学校里给同学们讲解乘坐地铁的安全知识,比如怎么安全上下车,如何避免出现意外,以及不能带上地铁的东西里包含了哪些科学原理等等。
“我不光(把知识)教给他们,也希望他们把知识带给家人,比如父母、爷爷奶奶,从小孩子普及到大众。”贾嗣鹏说。
讲课的时候,小朋友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小朋友问我,‘地铁里有方向盘吗?你是站着开车,还是坐着开车呢?’还有小朋友对驾驶特别感兴趣,问我,‘在车上我怎么看不见你呢?’”
这让贾嗣鹏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小的时候常坐地铁,当时驾驶室后面有个小窗户,我爱趴在那、看司机开地铁,太帅了,还有那身制服,我特别喜欢。”
长大后,贾嗣鹏真的成为了一名地铁司机。“这么大的车,每天数百万的乘客,我每天都觉得很自豪,和开小汽车的感觉不一样。”贾嗣鹏掩饰不住笑意和内心的骄傲。
工作之外,他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喜欢乘坐地铁,上、下班的时候也会乘地铁,“我坐4号线的时候,内心是满满的安全感,因为我知道每一位同事都和我一样认真、负责。”
贾嗣鹏觉得,开车的时候和当乘客的时候,他有两个角色。“驾驶室门外,我是一个普通人,而在门内,我拥有着我要承担的责任。”
门内的贾嗣鹏,一身制服,不苟言笑,严格遵守着各项规矩。但门外的他,像很多年轻大男孩一样,着一身宽松运动装,喜欢买球鞋、去旅行、拍照片,性情简单随意。“去年11月,一次下夜班后,我去了哈尔滨,在街头拍了拍照片,还特意去坐了那边的地铁。”
“门外是生活,门内是责任。”贾嗣鹏希望,能把自己的青春和热忱全部奉献给地铁的那间驾驶室。
新京报见习记者 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