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中国出现大范围极寒天气。
这个东西你一定认识:蜂窝煤。2016年,它与北斗导航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等国家工程一起,获得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荣誉提名奖。
蜂窝煤是怎麽设计出来的?
靠煤取暖的年代裡,如何把煤引燃和烧尽,是个大问题。引燃一次煤球,大约要用1斤劈柴。光这一项,仅北京市一年就要用两亿多斤劈柴。
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小煤商郭文德却动起了脑筋。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他琢磨著要做一种“会透气的煤球”:把煤做成固定形状,穿几个洞,煤摞煤,眼对眼,不就好烧了嘛。
1949年,蜂窝煤诞生了。
从此,一堆堆的蜂窝煤,就成了大街小巷最常见的街景。
有人测算,烧蜂窝煤后,郭文德每年能给北京省下约30万吨煤。
计划经济年代裡,煤炭凭票供应。
为了买煤,人们常常半夜就跑到售煤点开始排队。要是一时没买到,从谁家借上几块蜂窝煤,是那个时代邻里往来的常事。
“一间屋子半间炕”,在北方,火炕是百姓家裡常见的温暖之源。点上火,炕洞就是灶台;放上餐桌,炕面就是餐厅;铺上被子,就是最温暖的床。
在北方,火炕是生活也是社交的舞台。邻里乡亲来串门,主人第一句话一定是,赶紧上炕暖和暖和。
盘著腿、唠著咳、叼著烟袋、唱著歌,炕头上,邻里乡亲你一言我一语的逗趣,就是今天东北“二人转”的原型。
南方人怎麽过冬?为了度过湿冷的冬天,许多南方人家会在屋子裡放一个火盆,或者点上一堆火。
在湖南宁乡,冬天搬了新家,来道喜的人会送来一盆炭火,寓意“红红火火”。
改革开放,中国国力迅速发展。在城市裡,污染严重的煤正逐步被油和气取代,单一的家庭採暖,也逐渐被集中供暖取代。
不管取暖的方式怎麽变化,不变的,永远是家的温暖。愿每一个寒冬,都有温暖与您相伴。
本视频内容由新华网亚太有限公司制作并授权《亚太日报》发布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