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日報道稱,不少富裕的中國家庭正在拒絕傳統的中國教育,他們認為更加西式的教育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而且願意為此花錢。
專注亞洲的證券經紀和投資銀行里昂證券(CLSA)估計,中國目前的私立學校教育市場規模超過3.15億美元。里昂證券預計全私立國際學校的學生就學人數在2018年之前將保持每年14%的增長。
報道說,私立學校行業目前欣欣向榮:對願意出錢的家長來說,有各種各樣的課程可供選擇,既有一週一次的私人課程,也有全日制寄宿學校。一些學校涵蓋了從三歲幼兒園開始直到18歲的全程教育服務,很多學校還提供課外活動和英語、藝術或音樂培訓。
麥肯錫2015年1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中國的私立幼兒園數量已經超過了公立幼兒園,而在中學階段而言,10年前中國私立學校占比3%,現在已經達到10%。
壓力從幼兒園開始
中國每年有900多萬的學生要經歷一場可怕的考試,它將決定學生能上什麼樣的大學,並最終影響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社會地位。公立教育體系基本上全部圍繞這場壓力巨大的“高考”而展開。
應試教育在很小的年齡就開始了,很多家長努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幼兒園。這將幫助他們就讀更好的小學和初中,然後是擁有最優質師資和其他資源的一流高中。
“如今的教育體系忽略個性培養、價值觀和社會責任。這是我們國家很多重要問題背後的原因,” 北京理工大學的教育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
“想要擺脫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轉向重視個性的教育模式,這十分困難,” 楊東平說。
為此,中國的私立學校已不只出現在中心城市,而是遍佈全國。它彌補了新興中產階層對優質教育的期望和中國的公立教育之間的差距。
當瑪麗安·達凱(Marianne Daquet)在北京創立Atelier私立藝術學校時,她從這一趨勢中獲得了長足發展,此前她曾初步嘗試以當地的僑民為目標群體。
Atelier學校教的內容五花八門,從油畫到雕塑樣樣都有,主要以3到15歲的中國學生為主。課程由英國或法國的外教負責。一些較年長的十幾歲的孩子正在報名申請世界知名的藝術學校,比如倫敦的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t Martins)、巴黎的國立高等美術學院(Beaux Arts)。
培養創造性思維
“中國學生來我們這裡是因為我提供的課程能夠培養創造力,” 達凱說,“這和結果無關,我們是要讓孩子獲得真實的體驗,他們將來需要用到這些體驗,”因為有對Atelier這樣的學校的需求,所以法國人達凱在來到北京八年後又開了第二所學校。她現在計劃向中國的其他城市擴張。
“我開辦自己的學校是因為我知道我們自己的孩子缺什麼,”康謝(Kang Xie)說。她和她的丈夫以及另一對夫妻去年在北京開辦了一所私立學校。她是一名受過訓練的教師,她曾在90年代時去美國留學,後來回到中國在一家外企工作。他們的學校Aurora Academy International是靠他們自己籌資建立起來的,校長是她的伯伯,他是北京一所著名學校的前任校長。
學校的本地課程大綱圍繞心靈和身體展開,比如學生可以學到如何分解和組裝一輛自行車,自己種菜或水果,或者治理附近河流的污染。課程包括生態學、中國古典文化和歷史。
當被問及她在勸說家長把孩子送到他們這所顯得有點另類的學校時是否會遇到困難時,她笑著說:“沒有。來這裡的家長就是要找不一樣的東西。我只是碰巧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當然,去私立學校就讀並不便宜。但是,家長確信他們的付出最終會有回報。每年發佈中國年度富豪榜的胡潤媒體集團通過對中國百萬富翁的研究發現,中國的富裕階層願意把他們年收入的20%到25%投資在孩子的教育身上。
北京私立學校一年的學費幾乎都在十幾萬以上,與之相比,公立學校一年費用僅為1萬元人民幣。
中國私立學校不僅打開了國際課程的大門,還提供出國深造和高薪工作的機會。大多數家長仍然希望孩子能夠去國外名牌大學就讀。大多數人希望孩子在美國的常春藤聯盟大學或英國的牛津、劍橋讀書,並希望投資能有所回報。
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佈的統計數字,中國在美國留學的人數在2014年增至27.4萬人,而在2004年時僅為6萬人。這意味著在美國的海外留學生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占了將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