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刘晨光
395只新股,融资额4719亿元,2020年当之无愧成为A股IPO大年。
普华永道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A股IPO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依然保持强劲势头,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均比上一年同期大幅增长。2020年A股共有395只新股上市,融资总额为4719亿元,创下自2011年以来IPO融资额新高,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86%。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IPO融资规模发展迅猛,几乎和其他板块的融资总额相当,同时采用注册制的上市公司数量也超过了审核制。
同样火爆的还有港股IPO市场。2020年香港有154宗新股上市,较2019年减少16%。不过总融资额为3977亿港元,同期增长25%。
科创板风头正劲 IPO前十大融资额个股独占7家
2020年A股三大指数表现强劲。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全年涨幅分别为13.86%、38.73%和64.96%,创业板更是创下自2015年7月以来新高。
伴随指数上涨,A股IPO速度超过上年,注册制上市公司也超过审核制。数据显示,2020年科创板IPO数量145宗,创业板IPO数量107宗,均超过了上海主板IPO的数量(89宗)。
落地实施一年半的科创板发展迅速,融资额名列前茅,2020年科创板融资额高达2226亿元,在各板块中排名第一,而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融资额之和为2493亿元。
个股来看,2020年IPO前十大个股融资额累计达1417亿元,占全年IPO融资总额的30%,超过百亿募资额度的有4家公司,分别为中芯国际、京沪高铁、金龙鱼和中金公司。中芯国际以532亿元的融资额占据头名。IPO融资额前十大个股中科创板独占7家,科创板已成为最受欢迎的A股上市板块。
粤开证券研究院策略组负责人陈梦洁告诉界面新闻,A股IPO融资大幅提升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注册制的试点简化了企业通过发行上市进行融资的审批流程,提升融资效率;其二,与政策针对性地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相关,通过金融体系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吸引科技类企业回归A股;其三,与年内流动性整体相对宽松有关,在“房住不炒”政策引导下,社会财富配置重心向金融资产转移,提升二级市场信心。
陈梦洁指出,目前注册制已经顺利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进行试点,导致2020年超半数的IPO集中在创业板和科创板,未来两年注册制或有望在主板、中小板落地,激发主板和中小板的活力。
“随着全面注册制逐步落地,预计未来A股的IPO维持较高水平将成为一个常态。” 陈梦洁说道。
对于未来IPO的增长空间,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虽然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但由于中国国内经济迅速平稳复苏以及注册制改革的阶段性成功,A股上市活动不仅并未受影响,反而呈现了积极活跃的态势。
“A股IPO融资额或将再创近10年新高,预计2021年A股多层级资本市场获得IPO企业数量将达430-490家,融资规模为4500-4800亿元人民币。” 梁伟坚认为,现在观察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还是比较平稳,创业板会有比较大的增长,这也是考虑到深圳有一些政策在持续推进,包括注册制改革之后对创业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产业数字化显著新经济元素更浓
不同板块的IPO行业所占比重也有所不同,但随着注册制的推行,带有科创元素的新经济公司越来越受欢迎。
普华永道数据统计显示,从细分行业来看,上海主板IPO以工业产品、零售、消费品及服务为主,科创板以信息科技及电讯和工业产品为主,深圳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则以工业产品为主。梁伟坚坦言,疫情后产业数字化趋势显著。
陈梦洁向界面新闻表示,按招股日期统计,2020年上市的446家公司中,一共有255家公司选择在创业板和科创板IPO,占比57%。而在这些科创板和创业板的IPO公司中,以医药生物、TMT、高端装备为代表的行业合计超过120家,又占据了科创板和创业板IPO近半壁江山。她认为,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转型以及政策红利,预计会有更多的高附加值企业在A股IPO。
她表示,从板块定位来看,科创板强调企业的“科创属性”,创业板则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与主板相比,多元化及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标准,为未盈利的企业预留一定上市空间,发挥了资本反哺实体经济的作用,利好优质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认为,现在A股IPO行业结构主要是偏向于一些新经济行业,包括一些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类的企业,未来IPO也会偏向于这类企业,此外,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也有利于这些企业的长期发展。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杨方直言,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会是今年申报科创板的重点公司。
在杨德龙看来,科创板和创业板全面推行注册制,上市公司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这一方面让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会进一步增强,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导致这个市场分化相对严重,资金更加偏好于业绩优良白马股,而一些业绩较差的题材股则资金不断流出,逐渐被边缘化。
港股IPO数量下滑融资规模大幅提升
同样风光的还有香港IPO市场。紧随A股之后,2020年中国香港IPO在全球IPO融资总额中排名第二。
普华永道公布数据显示,香港有154宗新股上市,较2019年减少了16%。香港市场总融资额为3977亿港元,同期增长25%。在新经济企业和中概股上市活跃的支持下,主板表现强劲,融资额达到3971亿港元,同期增长26%。
普华永道认为,新经济体和中概股回归将继续成为2021年香港交易所上市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普华永道同时预计,2021年将有170家企业到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介于4200亿至4600亿港元。香港IPO融资总额有望创下新高,重新夺回IPO总融资额全球冠军。互联互通将让香港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独特的价值和商机。
艾德证券期货研究部联席董事陈刚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20年港股相对突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市场机制,即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吸引大量独角兽赴港上市;另外,科技公司、独角兽企业经过5-6年发展到了上市节点,导致公司本身容量提升;再者还包括打新市场火爆,新股市场打新人数激增。
在陈刚看来,香港市场暂时还不具备一个全面牛市,主要还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可能板块之间还是会有很大分化。
陈刚介绍称,去年上市新股主要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地产物业较多,这跟地产目前的高杠杆有关系,拆出一部分盈利、现金流比较好的物业公司上市。
另外是生物科技类企业,这跟2018年的上市制度改革有关,不管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都来上市。“只要进入这个赛道,进入到研发管线中,目前暂时没办法证伪,并不能证明这个研发管线的产品到临床三期能不能上市,但只要进入到研发管线,就有一定估值,而且大多数生物科技公司在风投之后最终还是要上市的。”陈刚说道。
第三类即是消费类公司,“消费类公司去年有十几家赴港上市,而且消费类公司表现都还不错。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后,业绩都有一定保障。”
对于去年港股上市公司数量有所下滑现象,陈刚表示,和整体市场环境还是有很大关系,不过结构性行情中也存在机会。
港股整体相对于A股估值偏低,国盛证券研究团队认为,估值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港股市场长期由以英国、美国等为首的外来资金所主导,缺乏自身活跃的沉淀性资金和市场定价权所致。但近年来内地资金持续南下流入港股,有望重复过去数年北上资金影响 A股的历程,抢夺港股定价权,而港股市场也将同步经历估值体系向 A 股靠拢、估值系统性提升的过程。
另一方面,尽管在2020年,受到中美关系影响,很多知名中概股前往港股上市,推动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热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有很多公司到美股上市。
普华永道统计,2020年有31家中概股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合计融资金额121亿美元,融资额已达到2019年的4倍。其中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尤其受到美国投资者青睐,单个上市募集资金额都在10亿美元之上。
普华永道香港企业客户主管合伙人黄炜邦指出,这些股东还有管理层要考虑到多重因素,比如定价、投资者、公司本身。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IPO之后,如何去利用这个平台助力公司未来发展。
杨德龙认为,2020年赴美上市依然火热,主要是因为在美上市融资流程比较简单,另一方面,虽然A股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实行了注册制,但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远远满足不了拟上市公司的需求,所以还是会有大量公司赴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