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党员先上”是支撑几代人的勇毅信仰
“关键时刻,我应该冲上去。因为在这里,党员医生和医务人员,一代代人都是这样做的。”
人物小传
张文宏,1969年出生,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专业的临床研究,参与SARS、H7N9、埃博拉等历次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本报记者 唐闻佳
一顶压低了帽檐的鸭舌帽,这是张文宏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外出的“标准配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对中国人来说,大家记住了一名很特别的医生——张文宏。有人说,他的那一声“共产党员先上”在疫情蔓延之初、人心惴惴之时,喊出了令人提气、定心的“战‘疫’强音”。
张文宏医生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共产党员先上”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时隔一年多,临近“七一”,在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专题党课上,张文宏深情地说:“曾经的我也是一名年轻党员,站在老师翁心华教授的背后,不知道疫情会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但我知道,关键时刻,我应该冲上去。因为在这里,党员医生和医务人员,一代代人都是这样做的。”
“硬核医生”背后,是一个“硬核党支部”
包括华山医院感染科和抗生素研究所在内的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是我国重要的感染病临床医疗中心之一。张文宏的老师翁心华教授,正是2003年上海市“非典”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我有机会站在翁老师曾经站过的地方,担任新冠医疗救治组组长。当年,他身后有一批年轻共产党员,而今,我身后也有一批年轻共产党员。”在这节专题党课上,张文宏娓娓道来,他身后的蓝色大背景上,两行红色大字分外醒目:家国情怀,使我们成为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支部。
“从留英归来的戴自英教授,到孙涛教授、翁心华教授……几代党支部书记挺身而出,不惧危险;从唐山大地震救灾到出血热防治等,历次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里,都能找得到他们的身影。”张文宏回忆,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之际,他还是一名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学生,“在华山医院,正是有这样一批共产党员与其他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最终战胜了疫情。”
艰难岁月,却从不缺乏“先上”的勇毅。学着前辈们的样子“挺身而出”,这一次,轮到张文宏上场了。
2020年1月29日,距离上海市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第9天,作为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凌晨才从河南参加完国家卫健委新冠防控督导工作飞回上海,他没有休息,连夜写了一篇3000余字的疫情解读长文——这也是“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相关系列文章的第十篇。在忙完这个华山医院感染科信息发布平台的“上新”工作后,天已经亮了,他又去了一次发热留观病房查房。
如此忙碌的节奏下,这一天,作为感染科党支部书记的张文宏专门召集了一次组织生活会。“我觉得需要给大家鼓鼓劲,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一路走来,每到这样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是竭尽全力。我们平时一直说‘党员要冲在最前线’,什么是前线?现在这个就是前线。”张文宏说。
华山医院感染科49名医生中有25名是共产党员。疫情打响后,全员投入战“疫”,当时已非常辛苦、疲惫,但无一人退缩。“硬核医生”张文宏的背后,是一个“硬核的党支部”。这场组织生活会的最后,戴着口罩的全体党员共同宣誓:“迎难而上,共同战斗!”
就是在这次会后,张文宏接受了媒体采访,提及刚召开的这个组织生活会的场景。没想到,一句“共产党员先上”,刷屏全网。
感染科的特点,要求医生必须“心系人群”
病毒无情,与之对战,不仅仅要有“先上”的勇毅,更要有战斗的能力。
张文宏牢记恩师翁心华教授对他说的话:“我们这一代人看病,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你们这一代人看病,必须依靠科技。”
2003年,“非典”并未在上海暴发,但关于“非典”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来自华山医院感染科,正是由时任感染科主任翁心华带着学生张文宏一起撰写完成。时隔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从一开始便以科技为支撑。张文宏已“接棒”,成长为科主任、党支部书记,率领团队开展一系列新冠防治、诊断、免疫等研究,相关成果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就在今年4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双双 “花落”华山医院,这意味着,华山医院感染科必须承担更大的使命。
“你是在跟时间赛跑,而且你面对的敌人——病毒,它们还很聪明,你必须跑得比它快,不然付出的代价就是很多很多的生命,而不是一条生命。”张文宏始终有一种紧迫感,身为感染科医生,他给学生描绘的职业图景是:不是用一台手术救一个人,而是精准判断、科学决策、控制疫情,挽救一群人。
“感染科的学科特点,要求医生必须明白自己的使命:为人群服务。”张文宏说。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先冲上去”,是几代人接力的传统
“不要叫我‘网红’,请叫我‘文宏’。”虽然极不愿意当“网红”,但张文宏却愿意用这种影响力,集结力量共同抗疫。
在国际上,市民教育是最头痛的难题,有些国家对中国老百姓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集体屏牢”很惊叹。实际上,外国专家问张文宏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叫市民在家隔离,他们不听怎么办?”
“在中国,我们有显著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作为保障,另外,我们也建有一个重要的沟通渠道,让老百姓愿意配合专家的工作,这个渠道就是——科普。”张文宏说。
在战“疫”最紧张的关头,张文宏之所以通宵达旦忙于“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的“上新”,正是因为他意识到科普阵地之于战“疫”的重要性。2020年1月17日,疫情之初,他所在的团队就第一时间编译《世界卫生组织: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中文首译版)》,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为临床医生对于新冠肺炎的诊治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提供最为重要的临床参考内容。此后,紧随疫情防控的进展,该团队第一时间解读疫情数据走向、返工复工注意事项等焦点话题,伴随很多人度过了很多个难挨的隔离日夜,无数网友如追剧般,每天追着“华山感染”的更新。
与此同时,张文宏领衔、面向公众推出的科普书籍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全球出版。他还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地为学生在线授课,大大小小的屏幕上,都能看到这个戴着口罩的“黑眼圈教授”教学生们如何战胜疫情,在“闷”中学会思考。
时至今日,“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已高达60亿次。常有人问张文宏到底一天有多少小时,难道比常人要多?他笑言:“我每天也只有24个小时,但我有许多年轻党员医生、心向党的医生帮助我,他们不仅去武汉、去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去战‘疫’火线,更与我一起投身科技战‘疫’、投身科普,这让我们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公共卫生影响力。”
张文宏多次提及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年轻党员,有从日本度假途中接到电话即刻返沪的徐斌医生,有接到张文宏电话与妻子 “商量”其实心里早就决定“我要去武汉”的青年医生孙峰……让张文宏引以为豪的是,几十年来,感染科的传统就是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先冲上去——过去如此,而今如此,今后也一定是如此。
也正是这种在一代代医生中接力传承下来的文化,让感染科始终能站在科学前沿、国际前沿。
“所以,不要问我疫情会不会结束,我能说的是,我们肯定会战胜疫情!”张文宏的底气,来自于几代感染科党支部的最质朴、也是最有力的“感染力”——以党建凝聚队伍,在历次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带领学科团队冲在最前线。
摄影: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