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靠什么传承?靠书。写书的人传,读书的人承。中华文明几千年,有多少书?又有多少能流传至今?
1906年,浙江湖州陆家家道中落,变卖藏书。其中有一批国宝级的宋代元代善本,日本人觊觎已久。
张元济
一个名叫张元济的读书人心急如焚,赶去洽谈,却远拿不出陆家要的价钱。他一边商求官府买下这些书,一边四处筹款。
而大清朝已是风雨飘摇,哪有心思护书。当张元济终于筹到足够的定金赶去湖州,皕宋楼书去楼空,数百部宋元善本已被日本人捷足先登买走。
最好的保护,就是公之于众、代代相传。
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译,痛失皕宋楼善本,令他抱憾终身。中华文化存亡续绝之时,将濒临毁绝古籍出版印刷成为他最重要的工作。以一人之力,举一国之事。
经过十几年搜购,商务印书馆的收藏和出版初见规模。1926年他们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东方图书馆,并在张元济提议下,向民众免费开放。
然而这座传奇图书馆只存在了6年。日军入侵上海,专门轰炸了商务印书馆总厂、东方图书馆。厂房被毁,46万馀册书籍付之一炬,方圆几公里上空都飘著没有烧尽的书页,连下水道都被熔化的铅水堵死了。
浩劫之后,张元济心痛不已,哀歎: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脆!但他立刻开始带领商务印书馆咬牙复兴,转移印刷设备、易地重建,竟很快恢复了『日出一书』的能力。
这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
那一年,冰心4岁,这就是她启蒙的第一本书。
被日军炸毁后,张元济和商务印书馆面临一个问题:仅有的资源最应该印什麽?他们的回答是:教科书。古籍停了,新书停了,只有教科书不停。越是国家危亡,越要开启民智。
日军始终没有放弃摧毁商务印书馆的努力。战火中,商务人带著印刷设备辗转香港、北平、长沙、重庆,为不辜负文化使命而奔波。
多年以后,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由商务出版。巴金、老舍、丁玲、梁漱溟、冯友兰等人也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自己第一部作品,他们从读者变成了作者。
1953年,第一版《新华字典》发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白话字典,500万册半年内销售一空。
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经过上百名专家学者十几次大规模修订、数百次重印,截至2015年,全球发行量达5.67亿本,已经是世界上发行量的最大工具书。
《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时至今日,这本小小工具书,已走出国门,服务于世界各国汉语爱好者。“有中国书的地方,就有新华字典”。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一所没有围牆的学校。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的暗夜中,是一批出版人为中华民族守住了文化自信的底气。因为他们,我们的精神才如此富有。
本视频内容由新华网亚太有限公司制作并授权《亚太日报》发布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