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前政要另种视角看“一带一路”,阿齐兹:互联互通提高世界生产效率

text

本报记者 张 妮

编者的话:两位亚洲重量级前政要最近现身北京。他们此行的重要行程之一是推广各自的新书。泰国原副总理、世界贸易组织(WTO)原总干事素帕猜·巴尼巴滴的最新著作名为《“一带一路”倡议——通往发展主导的全球化之路》。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的新书题为《建设新丝绸之路——解析“一带一路”倡议对现代世界的影响》。据该《海外看丝路丛书》的发起方之一、中华演讲局创始人、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介绍,发起这一系列主题图书的初衷,是希望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外国政要的独特视角,阐释“一带一路”这一当下最热门、最有影响力的倡议。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这两位前政要都表示,在专门用近一年时间研究“一带一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后,他们都对这一倡议有了新的发现。

环球时报:您为何愿意写这样一本书?您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是什么?

阿齐兹:我撰写这本书,是因为我认为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我相信,这个倡议可以让许多国家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降低贫困,提高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程度,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我认为“一带一路”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更大程度地连接和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是将不同的资源供应方与不同的需求方连接起来。如果我需要把货物从A地运送到B地,互联互通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我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运送货物,更快地把钱赚回来。随着互联互通程度的提高和数据库的建立,整个过程会更趋向自动化,而非依靠人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生产周期也会缩短。我们不能把这项倡议当成短期项目,在落实“一带一路”项目时,要做中长期规划。这类项目的回报是需要时间的。最先加入的一批国家,收获回报的速度会比预想的快。“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游戏的改变者。因为它开拓了新的合作、贸易、买卖途径,经济活动增加,远远超过其在传统体系下的增长。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中巴关系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

阿齐兹:中巴经济走廊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改变了巴基斯坦的命运。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包括建设公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等,改变了贸易的生态体系。“一带一路”提高了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质量,强化了中巴关系,为中国开放了更大的市场。身为巴基斯坦前总理,我认为中巴两国关系是当下最独特最紧密的国家关系。自多年以前,中巴关系就是一段紧密、友好、互相信任的关系。两国有着共同的目标,互相支持。每当巴基斯坦遇到困难,总是首先向中国求助,中国也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巴基斯坦怎么会不爱中国呢?

环球时报:您在书中提到中美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出现,如何避免?

阿齐兹:“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新兴大国的崛起必将挑战老牌大国,带来冲突,造成紧张,打破世界格局的平衡。在我上学时,世界上只有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当时根本没人谈论中国(除了中餐,巴基斯坦人很爱吃中餐)。20年前,中国国防在国际上并不靠前,但现在中国是世界上国防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原来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中国有能力发射精准打击的导弹,中国商品凭借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大的市场,这让一些国家十分紧张。也正因如此,冲突更易发生,我们必须避免这个陷阱,以防情况愈演愈烈最终爆发战争。

我认为,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需要两国领导人共同地成熟地解决问题。你不必因为邻居比你富有、聪明就杀了他,你可以更加聪明、更加富有,但杀了邻居只会让你进监狱。根据“修昔底德陷阱”,面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老牌大国要么阻止中国的发展,要么就发展自身,跟上中国的发展速度,按兵不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历史告诉我们,作为全球大国,若想保住现有的地位,就要时刻警惕,跑得更快。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中国模式的本质是什么?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启发?

阿齐兹: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适用于A国的政策在B国就可能行不通。但中国的发展模式还是给我们带来启示。中国智慧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知识、专业、创新的角度出发。这意味着,你不要光羡慕美国、中国的发明创新,自己要跟自己说,我要做得更好。一个国家、经济体要想成功,即便是研发日常产品都需要进行投资及分析研发,以应对竞争。如果你说这个杯子是我们推出的最好的杯子,未来500年都不用推出新的。可是不到5个月就发现,其他公司已经推出了更好的杯子,你也必须改变。所以,创新是关键。成功的个人、企业和国家一定是乐于改变、乐于试验,不断思考如何变得更好。所以一定要坚持创新、鼓励创新,这是大、中、小国都应该学习的一点,应该刻进每个国家的基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