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未至先熱:中國旺盛內需吸引全球商家

新華社

text

(新華社記者張遙 王政)一款堅果賣出15萬罐、一款鮮牛奶100萬盒備貨售罄……部分品牌商品的預售量已超過去年“雙11”期間的成交總額。這是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進口平臺天貓國際10日披露的“雙11”預售數據。

習慣了每年“雙11”零點守在電腦前搶“五折優惠”的北京市民章霖,這幾天正忙著挑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放進購物車:美國梅西百貨的床上用品四件套,泰國的硅膠枕,麥德龍的鮮牛奶。

“聽說有些貨已經從海外運到了國內保稅倉,等‘雙11’確認付款,幾天就可以送貨上門,我想嘗嘗鮮。”章霖說。

與章霖有類似想法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記者從各大電商平臺了解到,相比往年大打價格戰,今年不少商家轉向主打特色商品、全球優選,滿足轉型中的消費需求。

阿里巴巴在“雙11”前夕用其平臺上沉澱的大數據勾勒了一幅“中國新中產消費群體”畫像:在淘寶天貓月均消費超過4000元的用戶已達800萬,這個人數相比去年翻了一倍;蘋果產品排在購買成交額首位,旅行、運動、科技、文化類產品是他們的消費重點,這與過去網購“廉價”“劣質”的形象已大不相同。

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家看到了中國消費升級蘊含的巨大商機。為了趕上中國“雙11”的消費熱潮,電商巨頭亞馬遜將美國一貫的折扣促銷“黑色星期五”提前開啟。在亞馬遜中國網站,今年的“黑五”促銷將覆蓋整個11月,供應美英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萬種商品。

在“雙11”來臨前一個月,來自美、德、日、韓、澳等國的商家代表,以及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交使節就從世界各地匯聚到了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團總部,宣佈啟動今年的“雙11”全球狂歡節。

韓國新世界集團副總裁崔宇正把“雙11”看作是一次機遇。他說,在首爾明洞一帶的商場裏,顧客幾乎都是中國人,一些售貨員甚至不會說韓語,因為他們只需要服務中國消費者。

相比前幾年通過線下開店進入中國,新世界集團的戰略已經發生了調整:其旗下的易買得超市收縮線下門店,重點發力線上,並在今年4月入駐天貓國際開設了旗艦店。

中國高速增長的網際網路新經濟,成為國外商家進入中國市場的新選擇。相比過去漫長的市場調研、線下選點等流程,中國有近4億網購用戶,網際網路提供了更快找到中國消費者的途徑。

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在1999年曾派高層在北京駐點研究中國市場,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入華計劃,甚至撤回了駐點團隊。去年在美國駐華相關部門的推薦下,Costco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天貓國際討論方案,將Costco通過網際網路進入中國大陸。

初次嘗試的效果讓商家看到了中國的內需潛力。去年的“雙11”促銷中,中國消費者從剛剛上線不久的Costco網店買走了200萬噸蔓越莓幹和90多噸鹽焗綜合堅果,搬空了為這次促銷發貨的台灣倉庫,商家不得不緊急從日本、韓國、美國區調貨。

中國升級的旺盛需求讓全球商品進入的“門檻”越來越低。為了讓消費者下單後能快速收到商品,阿里巴巴在海關等部門以及合作商家的支持下做了一些嘗試:讓海外直供的商品採用保稅模式,提前將非生鮮類商品運至中國國內的保稅區,跨境購物訂單產生後可以迅速完成清關,正常情況下通關過程1小時即可完成。

從最初的中國媽媽“海淘”親子產品到跨境電商快速發展,進口商品被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接受。有人這樣形容自己“親子”的一天:把新西蘭奶粉裝在美國奶瓶裏餵養孩子,再用日本洗滌液清洗餐具,出門散步把孩子們裝進德國產的童車,回家則為他們澆上法國浴液洗澡。

這進一步激勵全球供應商將目光瞄準中國市場。梅西百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肯特·安德森說,現在中國的中產消費需求正在崛起,他們同樣喜歡高品質、有品牌的商品,中國市場“前景巨大而又變化迅速”,這也是梅西百貨進駐中國開拓市場的動力。

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聯手阿裏跨境電商研究中心在今年6月聯手發佈的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消費市場,中國跨境進出口電商將帶動全球跨境消費年均增速拉高近4%。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國目前旺盛的內需增長,不論對於中國還是世界經濟都有促進作用。”肯特·安德森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