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車禍凸顯中國交通運輸結構性矛盾

APD NEWS

text

圖為包茂高速陜西延安境內發生的特大交通事故現場(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延安最近發生的慘烈車禍,引發3萬輛雙層臥鋪車退出市場之議。一些專家認為,除了安全意識差之外,車禍的背後反映著中國目前交通運輸體系客觀存在的結構性矛盾。

長期致力於綜合交通運輸研究的長安大學教授彭輝說,中國交通運輸存在著很大的結構性矛盾,譬如需求和供給的地區差異和時間差異,運輸方式之間、安全管理中監管差失等,中國獨有的雙層臥鋪車是客運運力嚴重不足時的過渡性產物。

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鐵路、民航還是公路交通,中國在規模上依然相差很遠。但經濟飛速發展與隨之相伴的巨大的客貨運輸量,對整個交通運輸系統構成了長期的壓力。這在現實中,就體現為交通方式上的種種制約,與交通事故的時有發生。

數據顯示,中國的鐵路總里程佔世界的6%,但卻承擔了世界24%的鐵路運力。東部發達城市每平方米公路密度只為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水準的20%,中西部地區密度更低。

就地區差異而言,中國東部、北部漸漸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地區等十餘個“兩小時經濟圈,而西部地區疆域面積廣,鐵路、機場網絡佈局仍很稀疏,公路承擔著大量的客貨運輸任務,但同時西部的公路建設仍然相對滯後。

以運營里程較多的公路來看,到2008年底,西部地區公路里程為142.1萬公里,東部地區為105萬公里。但是從具體的路網密度看,西部地區僅為20.6公里/百平方公里,東部地區達98.8公里/百平方公里,西部地區約為東部地區的五分之一。同時,西部地區的道路等級也較低。

陜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現場目前已清理完畢。新華社發

經濟學家、陜西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寶通說,交通運輸是基礎性、先導型產業,其與經濟的相互關係形象地說是“要想富先修路。東西部地區之間存在著產業佈局、資源分佈以及社會發展水準等基本約束條件,跨區域的長途交通運輸在西部地區仍需要大力建設。

實際上,東西部之間交通運輸的結構性矛盾,表現在時間差異上還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春運、暑期等運輸高峰,以及來去運力嚴重“失衡等現象。

同時,西部地區的自然條件較差,交通抗災能力弱,交通養護管理、維護生態環境成本較高,加之交通建設的投資回收期相對較長、效益較差,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相對較小,交通建設資金缺口大,造成東西部地區交通差距有進一步拉大之勢。

彭輝說,東西部之間存在的交通運輸的結構性矛盾,不僅對於西部各省區境內的物流及其信息構成壓力,更讓東西部之間跨省交通運輸存在著信息不準確、不及時等情況,易造成安全漏洞。

譬如,中國公路客運佔據總客運量的90%以上,受鐵路運輸能力限制,許多資源、化工類危險品等都通過汽車運輸,難以達到安全交通的目的,特別是在西部地區,問題尤為突出。而在鐵路、公路運力不足時,雙層臥鋪車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場。

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率的提高和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都決定了交通客貨運輸需求將保持增長態勢。這些結構性的問題,有賴於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持續的投入。

中國在《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時要在全國構築“五縱五橫的10條綜合運輸大通道和數條國際性的區域運輸大通道,涵蓋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和管道等交通運輸方式,以形成一體化交通網,確立在全球化條件下多層次綜合交通的發展戰略。

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中國在交通領域發展規劃中除了對各種運輸方式的“硬件要求之外,還提出了提高運輸服務水準、強化交通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建設、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提高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等“軟件方面的指標。

預計“十二五末,中國公路總里程將達到450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0.8萬公里,公路客貨運量分別達到400億人次、300億噸;鐵路營運里程12萬公里;民用航空保障能力整體提高,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30個,民航客貨運量分別達到4.5億人次、9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