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中國企業成千上萬,卻多年來局限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難成蘋果這樣的業界領袖;中國有數十萬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但年年的諾貝爾科學獎都與中國無緣。
中國的創新不足一直以來被當作既成事實而為人詬病。批評者們痛陳中國創新不足的種種原因——無外乎是體制弊病或文化缺陷,警告創新不足將拖累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而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朱天看來,所有關於中國創新不足的流行觀點大概都犯了簡單類比的錯誤,即只是將中國與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相比或將現實與某種理想狀況相比。
朱天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拿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簡單地相比意義不大。如果要質問為什麼中國(或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創新不足,就等於質問中國(或者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為什麼還沒有成為發達國家。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關鍵的問題不是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有多大,而是這個差距有沒有在縮小,縮小的速度快不快,國家創新體系的效率高不高。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在創新上的進步顯而易見。
中國過去十年在政治、經濟和科教體制上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卻在基礎科研和技術創新上取得了空前進步。雖然中國的各種體制有太多的不盡人意之處,但顯然沒有影響到國家科技創新水準的快速崛起。
由權威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歐洲管理學院(INSEAD)共同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GlobalInnovationIndex,或GII)沒有低估中國的創新能力。在其最新的2014年國家創新指數排行榜上,中國位居第29名,排到了義大利和葡萄牙等歐洲發達國家的前面,而排在中國前面的全部都是遠比中國發達的高收入國家。
顯然,根據這三家機構的評價標準,中國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創新能力最強的,超過很多人均GDP高於中國的中上收入國家,更是將其他發展中國家遠遠拋在後面。
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水準和能力的常用指標有專利申請數、科技論文的數量、研發的投入及科研人員的數量等,不只是看總量,還要看人均數量。
在將中國與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相比之後很容易看出,無論用什麼指標,中國的創新水準和能力與發達國家的距離都在快速的拉近,與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創新水準及上升的速度都遙遙領先。
朱天認為,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之下的創新不足不是中國所特有,而是全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的特徵。這樣的創新不足顯然不是簡單的體制問題,更不可能是文化問題,畢竟世界上約140個發展中國家的體制和文化是千差萬別的。
如果以為只要有一個“好的體制,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創新水準就可以迅速趕上發達國家,那就把科技進步想得太簡單了。若真的只是體制問題,我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全世界一百多個發展中國家沒有一個通過體制變革而成為領先的創新型國家。事實上,中國已經是所有發展中國家中創新水準最高、也是全世界創新能力增長最快的國家,難道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佳的創新體制嗎?這大概不會是相信體制決定論的人所希望得到的結論。
簡單的類比也容易讓人將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歸結為文化上的缺陷,好像中國文化天然不利於創新。殊不知這種差距非中國所特有,而是文化各異的所有發展中國家(包括一直比中國富裕的中上收入國家)的特徵。如果中國文化真的不利於創新,怎麼解釋二十年來中國創新水準舉世無雙的進步速度呢?
對於技術創新的研究者來說,真正有意思的問題不是為什麼中國創新還很不足,而是為什麼中國的創新力在過去二十年的增長遠遠快過世界上所有國家,尤其是其他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