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脚下的林州庙荒村。 董飞 摄
中新网安阳8月28日电 (记者 董飞)一场初秋的小雨过后,太行山区的河南林州山村略显凉意。但仍有成群结队的游客涌入庙荒村,忆乡愁、体验山村生活度周末。
庙荒村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安阳市林州黄华镇,这里地处太行山脉脚下,红旗渠畔。该村耕地面积660亩,土壤厚度平均约30厘米,属典型的“七山二岭一分田”。早些年,大部分村民长期每年只种植一季玉米,280余亩耕地长期撂荒。
庙荒村头,雨后的红旗渠。 董飞 摄
曾被列为河南省级贫困村的庙荒村,辖7个自然村,有277户823余人。其中,贫困户20户38人,全村残疾人21人,其中贫困残疾人9户11人。近年来,该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民宿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红旗渠畔的乡村游**
发展乡村旅游,基础条件和配套建设是关键。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告诉记者:“2016年村里聘请专业团队,对村子进行整体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打造‘渠畔人家’特色乡村游。2017年初,我们还注册成立了幸福庙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庙荒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跑项目、筹资金,谋规划、搞建设。泥土路逐段硬化,水泥路修到了百姓家门口;建设供水管网,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天然气项目完工通气,告别烧柴、烧煤的历史。一桩桩实事办下来,一件件难题解决掉,修复、美化过的荒村焕发出了新颜。庙荒村村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记者近日实地探访注意到,依托红旗渠等人文资源和太行山自然景观,打造的“渠畔人家”乡村民宿旅游项目是庙荒村的亮点。游客漫步在古朴的村落之中,远眺巍巍太行,近观红旗渠水静默流淌,别有一番感受。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大大提高了村民发展民宿的积极性。许多村民把自家的院子改造后,做农家饭、办农家旅馆,接待游客,全家一起干!
年近七旬的村民刘明生开办了一家名为“黄华小院”的农家乐。他的儿子、儿媳响应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返乡创业,将原有的6间土坯石板老房和6间砖房改造成以住宿、餐饮为主的农家风情小院,生意火爆,旅游旺季一个月收入达8000元人民币。
如今,庙荒村已有14户村民开始经营农家乐,另有20多户村民正在筹建农家乐。沿红旗渠畔的“渠畔人家”特色街也建成了多处商铺。
** 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
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不能少。安阳市残联党组书记程婵娟说:“尤其是特殊人群——残疾人。在庙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近三分之一的家庭中有残疾人。我们通过积极宣传、落实各项扶贫助残政策,激励了残疾人‘自强、自信、自励’精神。”
让残疾人生活无碍。林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国成介绍,对于庙荒村里的5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制定“一户一方案”,进行了硬化院地面、安装坐便器、改厨、改厕、配备闪光水壶和密码刀具箱等“个性化”无障碍改造,实现符合条件的5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
当地官方还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脱贫方案,结合残疾人身体状况,为11户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成员安排了切实可行的公益岗位,每月增加600元至1000元收入;9户贫困残疾户土地全部流转至旅游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可得到1200元/户/年分红收益和流转土地600元/亩的收益。
短短几年间,“穷”云遮蔽的庙荒村依靠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甩掉了“贫困帽”,还嬗变成了太行山下的旅游“明星村”。
60年前,林州人历时十年,绝壁凿石,挖渠千里引水,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刻”在太行山上。不曾想,这段的艰苦卓绝的“红旗渠精神”,如今已变成另一种人文风景。60年后,望着在村头缓流而过的红旗渠,庙荒村人坚信脱贫后的日子会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