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雙年展:藝術改變城市空間

APD NEWS

text

近日,第五屆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的深圳展部分公佈了主題、展覽地和策展人。深圳展將於2013年底舉行,場地設在南山蛇口“一區兩點,請來了荷蘭建築專家奧雷·伯曼作為創意總監,并宣佈本屆起,雙城展的深圳展、香港展都將以同一主題進行闡述、展示,繼續朝著“同一展覽的目標邁進。

  與此同時,香港部分的展覽還是靜寂一片。

時間回到2011年底。2011年12月8日,第四屆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在深圳開幕。這個熱熱鬧鬧的大型展覽跨越了農曆新年,在2012年2月18日落幕。

  然而,展覽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展卻姍姍來遲。在深圳展落幕之際,香港展覽才開始啟動。這次香港展的場地選在九龍公園,零落的幾個展館多少顯得有些落寞。

這次香港展的場地選在九龍公園,零落的幾個展館多少顯得有些落寞。 資料圖片。

“深圳有很多寬敞空間,比如說OCT(華僑城),以及其它可以永久性來做藝術創作的地方。 資料圖片。

藝術渴求公共空間

雙年展的策展人之一祁宜臻這些年來都參與了深港兩地的展覽活動,讓她羡慕不已的是深圳那邊不用為場地問題操心。在她看來,香港和深圳的模式最大不同就是深圳有較長的統籌時間和較固定的場地,香港則沒有。2007年第一屆雙年展的香港展的場地位於舊中環警署這一文物建築群,2009年則搬到西九龍文化長廊,2011年的“遊擊戰又打到了尖沙咀的九龍公園。

“香港的公共空間和公共領域真的是有一些缺乏的。深圳有很多寬敞空間,比如說OCT(華僑城),以及其它可以永久性來做藝術創作的地方,祁宜臻說。

雙年展參展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鐘宏亮參加了深圳展的開幕式,也觀看了深圳市民中心附近的一部分展覽,深圳展的聲勢浩大讓他印象深刻。

以他的理解,深圳雙年展一路以來都是有官方和政策的支持,籌備的時間也更充裕。香港部分的展覽則一直是比較自發性,由民間或者專業團體人士去發起、組織和籌劃。

鐘宏亮參與的參展項目是“學舍春秋,這是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參與策劃的一個紀錄式的展覽,試圖講述香港學校建築的發展歷史。在鐘宏亮看來,在香港這樣一個高密度、高“海拔城市,學校形成較低層、較有層次感的罕見空間佈局,在建築設計上也可以發揮創意,同其他高密度的、千篇一律的商業或住宅建築形成強烈對比。

鐘宏亮認為,香港千篇一律的標準化建築,根源在於長期以來,一小部分地產商主導著香港建築設計的表現。“香港的建築設計很大程度上反映香港這個城市歷史的發展,就是經濟主導、商業主導的城市,建築反映了某一些人、某一個階層的權利。鐘宏亮說。

祁宜臻也說,香港展的一些藝術作品就是希望傳遞給政府和公眾一個訊息,喚起大家對城市公共空間的渴求和關注。

維持對談****才有未來

回顧歷史,2005年,深圳率先舉辦了首屆城市/建築雙年展,2007年深圳力邀香港加入,兩個城市採取“同一主題,兩地舉行的方式共同舉辦。

然而走到今天,不但展覽的呈現方式不同,連時間也越錯越遠了。這雙城展,也多少顯得有些貌合神離。

但在另一位參展人士——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鄧信惠看來,深港兩地這種展覽舉辦機制的不同,正好形成一種互補的關係:一邊是較大規模,自上而下的,一邊是相對草根、從下往上的活動。

鄧信惠策展的項目是“對應雙城——香港與深圳的氣候變遷及合作性行動,香港與深圳兩地建築設計師通力合作,六個設計團隊一起為珠江三角洲將受氣候變遷威脅的三個相互聯結的系統設計方案:淡水網路,港口設施,及海岸生態,探討這些系統之間超越政治邊界的合作方向。

為了做好這個兩地緊密合作的項目,鄧信惠和她的同事頻繁出入深港兩地,頻繁地和來自深圳的設計團隊開會討論。內地同行的直接真誠給她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思考的深度和思想的純粹也讓她驚訝。

長久以來,一部分香港設計師一直認為深圳這位年輕的鄰居缺乏文化的積澱,但是雙年展給了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開始重新認識深圳這個和自己一水之隔的城市,由此開始關注整個內地設計行業的發展。

兩地設計師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告訴公眾,雙城應強調合作而非競爭的精神,只有維持越界的對談,才能發揮想像力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提出充滿希望的未來。

“我們關心在大的網路裡如何更加智慧地分配資源,不僅僅自私地關心我的城市需要什麼,而是考慮有沒有可以和其他城市分享和交換資源?鄧信惠說。

曖昧的雙城傳說

對於雙年展深港雙城目前的合作與互動現狀,建築評論家阮慶岳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雙城雙年展目前有些貌合神離的合作宣示,需要被更認真的辯論及攤示,因為所有目前內隱的矛盾與癥結,都還是會在時間河流的淘洗裡,緩緩浮露出來。

曾策展過首屆雙年展香港展的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維仁更是尖銳地提出“這究竟是雙城雙展還是雙城單展?的質疑。建築評論家、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朱濤也指出:“深圳和香港聯合舉辦雙城雙年展,其本意在於通過兩城互動來相互交流。而現在由於種種原因,反而越來越趨向於呈現為兩個獨立的展覽。

朱濤認為,這已經成為雙城雙年展最嚴重的缺陷。把該問題明確列上日程,深港雙方盡可能早地進行交流,爭取多些時間探討合作,非常重要。不然大家只能無可奈何地將之歸結為“體制問題,並對此興歎。

“一國兩制、“各自表述的模式,雖然讓這雙城的關係看上去有些曖昧疏離,但它畢竟提供給雙城一個觀摩和交流的機會。在這裡,藝術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空間,而是人與城、城與城的微妙關係。

藝術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空間,而是人與城、城與城的微妙關係。 圖片來自雙年展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