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在津巴布韦为大象戴上“项链”

新华非洲

text

近日,在津巴布韦的世界自然遗产——马纳普斯国家公园,来自中国的野保志愿者与国家公园管理人员和护林员一起,为一头大象佩戴了卫星定位项圈。今后5年中,公园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将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获得大象活动规律等科学数据。

给野生动物戴“项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给这头重达7吨的庞然大物。志愿者首先驾驶动力三角翼、车辆和冲锋舟等交通工具,通过空中、地面和水上全方位寻找合适的大象。确定佩戴项圈的大象后,由麻醉师向其注射麻醉剂,等它“睡下”之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必须在几分钟之内为其戴上项圈,并注射苏醒剂。如果晚了,大象可能有生命危险。项圈重15公斤左右,包含可使用5年的电池、信号发射器、配重和皮带等装置。对于大象来说,项圈的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不会对大象的移动、觅食产生任何影响。

志愿者通过几天搜索,最终选定了一头具有明显特征的成年公象作为追踪对象。动物学家表示,这头约50岁的大象体重约7吨,象牙很长,非常健康,很可能来自津巴布韦的邻国赞比亚或马拉维,为其佩戴项圈后,可以监控其迁徙路径以及赞比西河流域象群的生存状况。

本次行动由中国平澜公益基金会和中津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举办。志愿者王伊琳出资购买了项圈,她把这头戴上项圈的大象命名为“Happy”(快乐),代表了对野生动物的美好祝愿。此次行动也是中国人首次组织和参与操作为非洲象佩戴项圈活动,使中国志愿者在非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

据中津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负责人宋黎介绍,未来志愿者团队计划更多地开展为大象戴项圈活动,并希望推动津巴布韦和周边国家立法,使佩戴项圈的野生动物不得被商业捕猎,从而为象群保留更多优秀基因。

据平澜公益基金会负责人、志愿者王珂介绍,中国志愿者自2015年起,已在马纳普斯国家公园开展了5期反盗猎行动,每期3-5个月,中国的热心人士和企业还捐赠了轻型直升机、动力三角翼、冲锋舟、热成像和夜视设备等。此次行动期间,志愿者向公园护林员提供了电视机、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改善护林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未来志愿者团队将继续寻求社会各界对野保事业的支持,探索更高效的合作机制。

马纳普斯国家公园园长杜比表示,感谢中国志愿者在公园付出的努力,目前马纳普斯反盗猎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盗猎事件已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