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兩天的發酵,有關中國銀行“優匯通業務的討論仍在持續。昨天路透引述中行有關人員表示,該業務不違規、不違法,因此不會叫停,但承認“中行在內部控制上是有漏洞,要自查,會進行整改。
昨天中行回應《信報》查詢最新進展時重申,以9日的公告為準。
人行行長周小川昨天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回應說:“(中行事件)昨天剛剛發生,時間不夠,需要花點時間弄清楚事情,所以今天做不了太多回答。
大行料對中行業績影響微
據香港財經媒體《信報》消息,投行Jefferies亦就“優匯通事件發表看法,指出中行人民幣結算及滙兌手續費收益分別僅佔該行整體經營收益的3.7%及1.8%,預料僅在廣東試點的“優滙通業務對中行稅前盈利貢獻不足1%,故相信 作為四大國有銀行之一,中行不會為貪圖微利以身犯險 ;Jefferies更認為,事件對中行業績影響有限,重申該股是行業首選,維持目標價4.8元,甚至建議投資者趁中行股價因調查受壓時吸納。
兩受訪者斥央視斷章取義
央視曾引用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偉及中信銀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的觀點聲討中行,用以輔證個人人民幣資產轉移至海外,涉嫌違反外滙法律法規的嚴重性。不過,鍾劉二人昨天相繼發表聲明,斥央視“斷章取義兼“移花接木。
鍾偉表示,央視在3周前向他進行採訪,但內容為移民及境外投資,並非報道所涉及的話題,且他從未授權記者使用平安證券的名義。劉維明指出,央視未經他同意,不恰當的引用了他“在另一時間對另一主題的評論內容。
針對中行在公告中提到,廣東地區已有多家商業銀行試點開辦類似“優滙通業務,昨天《南華早報》消息稱,中行、中信銀行等5家商業銀行參與了人民幣跨境轉賬業務,但作為試點階段的創新業務,未有也未經允許對外大肆宣傳。
外媒:中行事件或帶來正面作用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評論稱, 中國應該鼓勵私人資本流出 ,這對於現階段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以及匯率政策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其實儘管目前存在很多資本管制,但很多國人仍通過各種手段將資金輸入海外市場,這表明相關需求不僅很大,這些資本的流出也沒能被納入統計與監管。其實這種用灰色管道轉移資金才是一種洗錢行為。此外,中國應該放寬個人購匯額度的限制,對於民間資金的跨境劃轉也應該採取更加寬鬆的手段。
評論稱,堵不如疏,中行此次事件的曝光,事實上給了公眾更多討論民間資本流出的機會,如果相關各方能夠開誠佈公,更加透明地對這一長期以來涉及多方利益的議題進行探討,那麼中行事件反而帶來了正面的作用。
港媒:金融反腐風暴形成
香港媒體《經濟日報》評論稱, 央視日前揭破中國銀行涉代客洗錢,此除惹違法之疑,更令人關注中央反腐動向 ;金融反腐既助中央遏國企壟斷,亦是反腐突破口,新一輪金融反腐風暴漸成形,添內銀股投資風險。
評論稱中央展開金融反腐,一方面打擊壟斷行業腐敗。此外,藉金融業謀反腐突破。中央反腐工作的難點,是厘清貪官背後的資金鏈,而不少行賄受賄行為尤其涉巨額賄款的大案,勢涉金融操作漂白黑錢,故金融反腐實有利中央以錢追人,揪出幕後貪官。
無論中行事件的底因如何,中央金融反腐風暴正漸成形,風勢更可能愈吹愈強,由中小銀行以至大型國有銀行皆可能“中箭,為內地銀行、內地金融股增添新的政策風險,小投資者須加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