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你知道嗎?

新華網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在大型商場內的蛋糕DIY作坊看到,年齡4~15歲的小朋友正在學習制作蛋糕,當詢問孩子家長是否知道反式脂肪酸對人體的危害時,受訪家長表示不知情。

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人造反式脂肪酸是美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炸雞、薯條、咖啡伴侶、爆米花、速凍比薩餅、餅干、蛋糕和人造黃油……這些受人歡迎的食品中,都可見到反式脂肪酸的身影。

6月16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布一項法令,將在3年內逐步清除加工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酸。其目的是保護所有美國人心臟健康。面對美國全面清除人造反式脂肪酸的做法,我國是否也應該全面禁用反式脂肪酸?為此,記者采訪了有關食品安全專家,他們認為,國人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遠低于國際限值,我國暫不必全面禁止使用反式脂肪酸。

人體很難代謝

日前,美國FDA宣布將全面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酸的政策一出,引起世界各地有關食品安全專家廣泛關注。

曾是食品業的“寵兒”,今朝為何遭遇舍棄?反式脂肪酸酸又有人造和天然之分。天然反式脂肪酸酸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其結構和人造反式脂肪酸酸也有差別。“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是,反式脂肪酸酸不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長期過量攝入對健康有潛在危害。”專家解釋說,人造反式脂肪酸酸會增加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

中國暫不叫停

“中國消費者協會早在2013就呼吁‘蛋糕店有義務清楚明確標注所用奶油是人造奶油還是天然奶油’,并透露‘長期超量食用人造奶油會誘發腫瘤’。”荷蘭合作銀行食品及農業研究部行業分析師高海平說,“結合中國國情,中國目前并非亟待禁止使用人造反式脂肪酸,但為了居民身體健康,應更進一步為居民普及相關營養常識。”

總體來看,對中國居民來說,天然來源的反式脂肪酸占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總攝入水平的三成左右,主要是來自液態奶及生鮮牛羊肉及其制品。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黃油等乳制品的消費量較少,給人體帶來的反式脂肪酸量顯得“微不足道”,反式脂肪酸中國暫不必叫停。

攝入量應減少

少吃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意義重大。怎樣幫助我國消費者減少從食物中攝入反式脂肪酸酸?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營養評價與支持中心主任潘興昌說,首先要明確告訴消費者,哪些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哪些食品可能是高含量,指導他們少吃這些食品;其次是從食品行業油脂加工的源頭上盡量控制人造反式脂肪酸生成。

反式脂肪酸的來源有兩種途徑:一是天然來源,如牛奶、一些動物脂肪;二是加工來源,植物油的氫化、精煉以及長時間高溫油炸,使油脂加氫變成固態或半固態的油脂。在國內飲食結構中,夾心餅干、酥性餅干、奶油蛋糕、巧克力糖果類、薯條、炸雞、油條等算是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品,其次是植物油,然后是烘烤食品、調味品等。

從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維護健康的角度來看,潘興昌認為消費者可以做到如下幾點:留意食品包裝上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適當降低對食品香酥脆滑的口感追求;少吃肥肉、奶油;避免油溫過高和反復煎炸;控制每天烹調油的用量;警惕“大油”“地溝油”,在外就餐選擇衛生安全等級較高的餐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