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與韓國導演婚約背後的中韓“情書”

text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記者姬少亭

苑蘇文

韓淼

許曉青)演員湯唯忽然宣佈與韓國導演金泰勇的婚約,中韓兩國粉絲一片驚訝,同時也被視作中韓兩國友好的秘密“情書”。

這封“情書”發佈於中國領導人訪問韓國的前一天,恰好為這趟旅程勾勒了一個甜蜜美好的民間輿論氛圍。而事實上,中韓兩國民間的交流要遠遠深於這一婚約,人們相互的了解並非只有《來自星星的你》,也並未止於來自飯桌的泡菜。

(小標題)在銀幕上穿越國界

湯唯與金泰勇相識於電影《晚秋》,湯唯憑藉其中出色演出摘得第47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影后。在這一沉默傳情、精神對話的電影之後,二人跨語言的愛情也勾起了人們的好奇,他們表示“都得再去學門外語”,卻也宣佈“這是我們最幸福的一刻”。

在2日發佈的聲明中,兩人告訴“所有相信愛的人”:“因為電影,我們相識相知,然後又從朋友成為戀人……電影是我們最重要的證婚人……”

而兩國電影院和家庭的銀幕,也的確是文化深度交融的“證婚人”。

2013年電影產業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劉藩介紹,目前韓國電影演員來中國發展的人數,比中國演員去韓國的多,這是因為中國龐大的電影市場。“中國電影票房每年能達到30億,是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市場,而韓國最多只有10億。”

劉藩說:“業內認為,韓國演員人氣高,演技好,最重要的是片酬比同檔次中國明星低不少,所以有‘好用還不貴’的名聲。”

在劉藩看來,是中、韓文化的接近性,讓中韓合拍片受到歡迎。

這一觀點與從事中韓電視節目和模式交流的知名製作人李永宇不謀而合。李永宇認為,中韓兩國與西方國家最大的不同,是兩國文化都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家庭內部的關係等,這與西方文化中講求個體感受和刺激性迥然不同。

李永宇注意到,剛開始韓國電視劇和韓國歌曲進入中國市場,現在綜藝節目也進入了中國市場,並開始獲得成功。

他認為,韓國的電視劇和歌曲並非“純粹韓國傳統的東西”,而是韓國吸收西方文化後進行過現代化加工的文化。他相信,對中國來講,直接從西方引進西方現代化的東西,不如從韓國引進“韓化過的現代化”更符合中國文化的特點。

(小標題)下載到記憶硬盤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引爆觀影狂潮,同時掀起了搶購劇中商品的消費狂潮,從口紅到鞋子到手機再到炸雞配啤酒,文化所帶動的經濟效應滲入到人們的生活細節當中。

火爆一時的《星你》並非是第一部在中國引爆“韓潮”的電視劇,在中國市場跌宕起伏21年的韓劇,已經存儲於中國觀眾的記憶硬盤裏。

《看了又看》、《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對不起,我愛你》、《宮》……從宮廷劇到穿越劇,從雞毛蒜皮生活片到愛恨糾葛職場片,從青春偶像片到災難苦情片,幾乎每一年都有一部韓劇在中國熱播。在中國觀眾的評價中,韓劇已經從過去的“車禍、癌症、治不好”升級成了“精編、細作、模樣好”。

1998年就開始追韓星的餘林是不折不扣的資深韓迷,從2005年迷上韓國綜藝《情書》、《X-man》後,她對韓國綜藝的愛便一發不可收拾。

她看到現在越來越多國內電視臺引進韓國綜藝節目,非常欣喜,但是更加希望中韓綜藝節目更加深度地融合。“引進過來怎麼變成自己的,這才是王道。”餘林說。

《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的韓國版總製作人、MBC娛樂部部長金榮希說,與湖南電視臺合作《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這是一種跨文化合作的成功,甚至超過了我們韓國團隊的想像。”他說。

“那些把韓國的節目按照中國的國情、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情緒、中國的價值觀來加以修訂、調整,這必不可少。”他說,所以兩國的製作團隊需要很多的溝通。“我們非常努力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這個環節是最重要的。”

(小標題)“泡菜味”的地圖

在位於北京第二大韓國人聚居區五道口,隨處可見打著韓國旗號的服裝城和各種大大小小的韓餐館。一些韓國本土品牌的連鎖麵包店、咖啡館也把觸角伸向這裡。剛欣賞完多樂之日櫥窗上貼著的“都教授”金秀賢巨幅廣告,沒走幾步,就發現“長腿歐巴”李敏鎬真人大小的人形立牌在途尚咖啡前對你微笑。進到店裏,店員會用韓語問好,韓國留學生盧真理在這裡與朋友聚會時,常常產生幻覺,以為自己還在韓國。

她現在在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讀大三。9年前,12歲的她離開家人獨自到瀋陽讀初中。盧真理說,她的韓國同學裏,60%以上都是在中國讀初高中之後,考入這裡的高校。“通過了漢語水準考試(HSK)6級以後,可以申請清華、北大、人大等各個高校專門針對留學生的考試。”

盧真理之所以選擇中文作為自己的專業,一方面因為她對語言感興趣,另一方面,因為中國的快速發展讓她覺得學中文“比較有前途”。畢業後回到韓國,在大企業找到工作,然後再被派往中國,是她和她的朋友們最渴望的職業路徑。但這樣的工作競爭也異常激烈。

對於很多韓國留學生來說,找到工作可能就意味著從五道口搬到望京。不少韓企選擇把地址設立在望京附近的順義區,把望京當做員工宿舍。

望京是北京最大的韓國人聚居區,2008年以前曾有15萬韓國人,後來不少在華韓企撤資回國,目前望京仍有3萬韓國人。這裡高樓林立,韓國燒烤和大醬湯的味道飄散於樓宇之間,隨處可見韓語店名寫在中文旁邊。這幾天,韓國餐館裏很多飯桌上的話題正是湯唯出嫁。

“湯唯這則新聞真像一個光明的未來,她沒有完,反而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吸引你去看,婚姻到底會帶來怎樣一個不一樣的湯唯。”專欄作者毛利寫道。

而人們更加期待的是,不一樣的湯唯將會給韓國人帶去什么信息。(完)(參與采寫:實習生劉詩蕾、陸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