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评三季度经济数据:结构性新亮点加快显现

亚太日报

text

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比二季度低0.1个百分点,符合市场预期。

根据统计局资料,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5%,增速比前8个月降低0.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1%,增速比前8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于市场预期的6.5%,比8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以下为部分机构对三季度经济数据的评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增速略有放缓 但结构改善步伐加快

第三季度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经济结构改善的步伐在加快。一是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0%、23.7%和16.2%,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7.5、16.2和8.7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主导作用增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8%,比第二产业高23.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了1.3和0.7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四是新动能加快成长,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个百分点。

由于年内经济稳中向好、物价运行整体平稳,既没有通胀压力也无通缩风险,因此预计年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的操作基调,短期仍将以市场流动性总量适度和利率相对稳定为目标,以达到有节奏地实现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营造稳健的货币金融环境。

招商证券:未来增长看消费需求

经历过去三个季度的超预期增长后,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供求两端增速有所放缓。从供给端角度看,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增速为6.7%,较上半年下滑0.2个百分点,但服务业生产指数依然保持稳定。从需求端角度看,除了消费增速保持稳定外,投资和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前三季度投资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是三季度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较8月反弹0.6个百分点。因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出口需求季节性回升,9月制造业生产有所反弹,是工业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目前看,未来投资放缓将成为国内经济的主要下行压力,但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达到6.9%,意味着年内稳增长压力较小,未来GDP增速回落速度是否可控关键看消费需求的走势。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回升意味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而发达国家私人部门杠杆率回升,表明中国出口需求在中长期内有望稳定增长。因此,中国经济下跌空间有限,经济基本面不会影响到当前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

工银国际:结构性的新亮点正在显现

预计中国经济2017年增速将达到6.9%,然后在2018年夯实基底,并于2019年逐步开启长周期的触底反弹。长周期筑底有望稳健支撑人民币基本面,至今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计将稳定在6.60-6.70的区间。

第三季度数据表明,在短周期回落之中,结构性的新亮点正在显现。其一,结构调整加快。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达到7.8%,领先第二产业1.5个百分点,领先优势较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保持较快增长。其二,消费升级提速。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较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

其三,生产效率攀升。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8%。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去年同期减少0.12元。由此可知,前三季度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改革红利正逐步释放,叠加上半年超预期反弹所修复的企业盈利,将有力支持中国经济的长周期企稳。

西南证券:未来两三个季度将延续放缓势头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月提升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在季末月份再度回升不排除企业报数和统计方面的季末因素。环保限产压力之下,粗钢、有色金属等产品产量增速均有所回落,9月工业增加值短期回升不具持续性,未来产出将延续回落态势。

9月当月基建投资回升4.3个百分点至15.7%,然而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加强,PPP落地速度放缓,以及四季度财政赤字空间并不宽裕,因而地方政府资金来源面临持续不足状况,这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抑制,基建投资回升恐难以持续,未来几个月将面临持续下降态势。

随着环保限产政策持续以及审慎政策之下需求面的持续放缓,经济将在未来两三个季度延续放缓势头。同时叠加基数效应加强,同比增速回落将更为明显,预计明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将跌至6.5%附近甚至跌破6.5%。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货币政策将渐趋改善,短端利率中枢将有所下行,带动长端利率下降,这在明年一季度将得到明显体现。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