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回顧20多年來的歷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皆是多國代表唇槍舌劍、各方利益屢屢交鋒。本屆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匯聚了上百位國家領導人,世界主要國家立場主張如何?從領導人的講話就可見一斑。
自大會開幕以來,各國領導人的發言為巴黎協議談判提供了政治動力,他們對大會的期望和對氣候治理的建言都濃縮在數分鐘講話中。
協議不應只是“美好承諾”
本次氣候變化大會需達成一份嚴控溫室氣體排放的歷史性協議,並明確2020年後國際社會如何分擔相關責任。各國領導人在發言中分別表達了對巴黎協議的期待,全面、公平、有效是其中的關鍵內涵。
作為發展中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領導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會發言中主張大會摒棄“零和博弈”,實現互惠共贏。他對巴黎協議的達成明確提出中國主張:有利於實現《公約》(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大會發言時說,新的氣候協議應基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具有法律約束力,能約束髮達國家和其他各國,它的落實應得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參與。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認識到自身對造成氣候變化的“作用”,有責任加以應對。他認為,可以建立一個透明系統,以督促相關國家履行承諾,並向目前尚無能力減排的國家提供支持。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說,僅有各國美好的承諾是不夠的,世界需要一份有約束力、有力度、可持續的氣候協議。這份協議應著眼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期規劃,對協議執行情況應定期檢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認為,《京都議定書》的簽訂未能阻止全球平均氣溫逐年升高,應建立新的國際框架推動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一起行動。他希望巴黎協議不僅包括長期目標,還要有一個審核“國家自主貢獻”的共同機制。
巴西總統羅塞夫希望未來達成的新氣候協議應“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不僅僅是各方美好願景的簡單總結。這一新協議應包括各方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挑戰的具體承諾和實現路徑。
印度總理莫迪則在發言中強調“氣候正義”,主張發展中國家應擁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發展,發達國家和地區則應根據歷史責任,在2020年前增強減排力度,並儘快落實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承諾。
升溫“剎車”需腳踏實地
除表達對巴黎協議的種種願景,各國領導人還分別貢獻“高層智慧”,結合本國國情,就應對氣候變化提出“技術性”應對舉措,亮點頻頻。
中國一直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互幫互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通過“10”、“100”、“1000”三個數字,宣佈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新舉措:中國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
俄羅斯森林資源總量位居世界前列。普京表示,俄將強化森林在吸收溫室氣體方面的作用。俄總統氣候特別代表別德里茨基進一步解釋說,應發展林業以吸收溫室氣體。不少國家不斷砍伐森林以實現經濟目的,而俄森林總面積在過去60年增長17%,在2014年已達7.7億公頃。
坐擁亞馬孫雨林的巴西同樣注重雨林保護。巴西總統羅塞夫說,目前巴西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大挑戰來自於如何在2030年前實現亞馬孫雨林亂砍濫伐“歸零”,以及如何彌補合法林木開採對雨林帶來的損失。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介紹,歐洲眾多城市及創新企業正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開發可再生能源,推進能源轉型,以期建立低碳和充滿機遇的新世界。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認為,氣候變化不僅是挑戰,也是歷史機遇,有利於發展基於清潔能源、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就業的可持續經濟。加拿大政府將支持和發展低碳經濟,引入先進的碳定價模式。
日本擁有世界領先的清潔能源應用技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發言中表示,日本將通過節能領域的技術革新為減排作貢獻。日本將在明年春季前制定“能源和環境革新戰略”,加強氫氣制取、儲運和新一代蓄電池研製等革新技術的研發。
不難看出,各國領導人表達了希望大會成功的意願。儘管各方的核心分歧依然存在,但共識也在逐漸增多。達成氣候協議不應是“零和博弈”,而是共贏。(完)(執筆記者彭茜,採訪記者唐志強、張曉茹、張雪飛、劉隆、張繼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