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战贫筑多层责任体系 “绣花”式扶贫助农换新颜

中国新闻网

text

7月13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在兰州举行。 张婧 摄

中新网兰州7月13日电 (张婧)“行走在陇西大地,曾经的穷乡僻壤换上了新颜,昔日的贫困家庭而今欢声笑语不断。”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委书记鲁泽13日细数脱贫成果时表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陇西构建起县、乡、村和行业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干部等6大层面责任体系,7000多名扶贫干将与3.58万户贫困户“结亲联姻”,形成“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工作格局。

当日,陇西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在兰州举行,这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甘肃日报社共同主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第二场发布活动和成就展,当日活动全方位展示了陇西县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和沧桑巨变。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贫则不安,穷则思变。”当地官方按照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聚焦贫困对象。

图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在该县渭阳乡水泉村帮扶建成的石磨面粉厂,因村子地处偏远,以此解决当地农户粮食长期无就地加工条件的问题。(资料图) 常国栋 摄

孙潭林自小生活在陇西县碧岩镇万山村,经历过“吃不上白面、穿不上新衣、上不起高中”的艰难,成年后,他背井离乡13年外出打工,尝够了艰辛的他在2009年决定返乡做养殖产业。“修了简易土猪圈,购买4头母猪,没想到第2年就产了40头小猪,出售赚了1.5万元。”他说。

尝到甜头后,孙潭林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在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协助下,他用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改建、扩建了150平米的水泥圈舍,通过培训、请教专业人员,学习了养殖技术与防疫知识。同时,他承包了乡邻闲置的20亩土地,种上玉米,解决饲料问题;为增加收入,他又承包10余亩地,种植党参和黄芪……孙潭林由此摘掉了“建档立卡户”的帽子。

如今,孙潭林已经从一个“受助者”的角色,转变成“施惠”带头人身份,他担任了万山村村委会主任,在村里办起了养殖合作社,给村民分享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向贫困户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帮扶办主任史隆说,自2012年帮扶陇西县以来,他们以“走亲戚”的方式,对该县文峰镇东梁村、通安驿镇东峪村、渭阳乡本驮村等5个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立体式帮扶。

史隆介绍说,针对帮扶村集体经济“零空白”,他们从经济基础、地域环境、资源条件等实际出发,探索形成“铁路帮扶+村集体经济主导+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的扶贫模式。2019年投入250万元建成肉牛养殖厂、榨油厂、石磨全麦面粉厂、生态养鸡扶贫车间等,形成“一村一品”的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在当年实现利润的同时,还带动当地700多名农户从事种养殖配套产业,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2014年至2019年,陇西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22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413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6%,1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全部退出,2020年2月28日,甘肃省政府正式批准陇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