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匯改新舉措對人民幣國際化有積極作用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日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中國貨幣當局越來越傾向讓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這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具有積極作用。而中國政府漸進放開匯率的策略對新興市場國家亦有借鑒意義。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宣佈,為增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決定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

湯之敏說,人民幣國際化的兩個前提,就是人民幣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本次匯改完善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機制,做市商參考上日收盤匯率報價,一定程度上糾正了2014年以來一直存在的中間價和前日市場價的點差。是人民幣匯率走向市場化的重要一步。”

在他看來,中國央行此舉,如果放在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背景下看,對人民幣國際化和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殊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不失有利影響。

“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的前提就是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 湯之敏說。

此外,他還指出,中國政府漸進放開匯率的策略對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那些還限制本國匯率自由浮動的國家有借鑒意義。

“逐漸倚重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作用,可以使得國民經濟免受市場匯率一步到位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