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国家卫健委最新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的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04.5万例,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由于传播影响因素更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10月,全国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1.2万例,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的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04.5万例,性传播比例在95%以上,其中异性传播占70%以上,目前全球还没有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影响因素更加复杂,防治任务更加艰巨。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梁晓峰:在特殊的群体,还是在一个上升的阶段。比如说青年的学生中间的同性恋的这些人的感染者,还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当然我们国家总体来说是低流行的水平。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今年发布的2020年全球艾滋病报告显示,2019年约有170万新发感染者,是全球目标值的三倍多。当今世界仍有38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而正在接受治疗的只有2540万人,这意味着仍有1260万人在等待治疗。去年,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仍然很高,约69万人。此前确定的2020年全球消除艾滋病的阶段目标将无法实现。
我国艾滋病经输血感染病例接近零报告
国家卫健委昨天(11月30日)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艾滋病防治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艾滋病经过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输血感染病例接近零报告。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也得到有效控制。
“十四五”我国将重点从扩大检测治疗、学生防艾教育等六个方面推进,将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强化血站血液核酸检测,全程提供婚前、孕前、孕产期、新生儿期等关键时期的预防服务,开展消除母婴传播试点,母婴传播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多部门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衔接,经注射吸毒感染人数显著下降,艾滋病性传播危险行为有所减少。
全国艾滋病的诊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共有45509个初筛实验室和691个确证实验室,持续推进高危人群自愿咨询检测、医疗机构扩大筛检、社会组织动员检测、重点人群自我检测等。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探索开展“互联网+”综合干预,创新应用分子网络技术指导精准干预。2015年—2020年国家设立的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共资助了31个省份,1200多家社会组织实施近3500个项目,资助金额2.4亿。
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 艾滋病防治公益组织负责人 马保力:我们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已经搜集了全国7000多家有艾滋病检测资质的,包括医院、疾控中心和社区组织,让我们互联网上的青年人能够快速地通过这样的一个入口,就是艾滋病在线预约检测系统的入口,然后及时获取到这些相关的检测信息,让大家能够提升检测的效率和普及率。
了解才能远离 艾滋病十条防治常识
1.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危险。
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7.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艾滋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积极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