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子明、劉東君
拉薩的八廓街與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南京的烏衣巷,山東曲阜的闕裏街以及成都的寬窄巷,都因為它們自身的歷史底蘊而蜚聲海外。
尤其是位於海拔3600米雪域高原的八廓街,被譽為“天上的街市”。八廓街是藏語的音譯。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這裏風景如畫,遊人如織。
記者混雜在朝佛信眾與遊人之中,漫步在八廓街走過無數僧尼和信眾的千年青石板路上,用心感受著在這裏走成的歷史。沿途,大昭寺、唐蕃會盟碑、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邦達昌、文成公主柳等景點一一映入眼簾,仿佛是一頁頁掀起的歷史畫卷,訴說著千年的民族團結史。
大昭寺
經過大昭寺門口的安檢口,迎面看到的是大昭寺屋頂上雙鹿聽經的雕塑,在陽光照射下,煜煜生輝。據說如來佛祖講佛經的時候,兩只小鹿也過來傾聽,佛經裏面的道理聽得它們如癡如醉,醍醐灌頂。
大昭寺在信教的藏族同胞心中是一塊聖地,相當於伊斯蘭教信眾中心中的麥加。在大昭寺門口磕長頭、祈禱是他們每天必修的功課之一。大昭寺裏面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這12歲等身佛像就是文成公主從大唐帶到拉薩的。
時光倒流到1300多年前,西元641年,貞觀十五年,車馬喧騰、儀仗威武。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女兒文成公主入吐蕃,帶來了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松贊幹布從邏些(今西藏拉薩)趕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劄陵湖)迎接,執禮有恭。松贊幹布看到大唐衣服華美,面有羡慕之色,被大唐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經常脫掉氈裘,穿上華美的綾羅綢緞衣服,並且派遣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詩》、《書》等儒家經典,本國的文書也讓儒生們潤色修改。
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成親之後,松贊幹布在位期間,吐蕃與唐沒有發生過戰爭。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西元7世紀,大唐和吐蕃軍事力量都很強大,大唐四處用兵,國力蒸蒸日上,對吐蕃有一定的軍事威懾力。第二、‘有武備者必有文事,有文事者必有武備。’‘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軍事力量和文化軟實力互相配合,大唐霸道王道雜而用之,一時間,唐詩、書法、繪畫等驚豔世人,萬邦紛紛來朝。第三、採取和親的懷柔政策,增強民族團結。”研究隋唐五代史的歷史學家劉煦告訴記者。
如今的大昭寺香火繚繞,萬盞酥油燈徹夜長明。大昭寺釋迦牟尼主殿前的大院經常舉行重大法會、佛學研討等活動。藏傳佛教學經僧人考核晉升格西拉讓巴學位立宗暨頒獎儀式通常在大昭寺釋迦牟尼主殿前的大院內舉行。
格西拉讓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僧人修學顯宗的傳統最高學位。這個近似於現代意義上博士學位的宗教學位,是每一個藏傳佛教學經僧人的最高目標。
今年4月,記者在大昭寺目睹了藏傳佛教學經僧人格西拉讓巴晉升立宗答辯儀式。
200多名僧人齊聲誦讀經文之後,百僧席地圍坐,發問的學經僧站立,引經據典;另一僧人端坐重要位置,氣定神閑,妙語對答。辯論激烈處,手舞足蹈,眼神發光。辯經的聲音聲如洪鐘,響徹雲霄,大昭寺屋頂上雙鹿聽經的雕塑仿佛又聽到了妙理真諦,神態祥和。
文成公主遠嫁雪域高原,同漢朝的王昭君出塞一樣,雖然遠嫁的車馬喧騰像流星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留下民族融合的歷史故事耐人尋味。
唐蕃會盟碑
在八廓街的轉經道入口處,矗立著一座高342釐米,寬82釐米的唐蕃會盟碑,斜風細雨中已屹立1100多年,斑駁的文字依稀可辨。
碑文記載:“甥舅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讚。”
這是西元823年所立的唐蕃會盟碑的碑文,記載的是唐蕃第8次會盟的盟文。
《舊唐書》記載,西元650年松贊幹布去世,新繼位的藏王年齡小,朝政被祿東贊把持,祿東贊雖然目不識丁,但是很有兵法韜略,吐蕃吞併了周邊的小國家,地域遼闊,國力強盛。唐朝高宗李治在位時,吐蕃與大唐一直抗衡。
西元705年,唐中宗李顯神龍元年,吐蕃贊普年僅7歲,贊普的祖母派人到長安為孫子請婚,兩家和好,中宗把金城公主許嫁給吐蕃。中宗李顯在大唐始平縣百頃泊設宴為公主送行,大唐王公宰相和吐蕃大使參加了宴會。酒喝得微醺的時候,大唐皇帝看著年幼的公主,即疼愛又捨不得,唏噓悲泣,讓大臣賦詩餞別,改始平縣為金城縣。
唐睿宗即位,大唐把河西九曲之地作為金城公主的禮物送給了吐蕃。河西九曲的土地肥沃,適合放牧屯兵,又與唐朝接壤,那個時候,吐蕃開始出兵騷擾大唐,雙方又起了戰爭。
唐朝開元盛世時,唐朝派張元方、惟明等使者到達吐蕃,見到金城公主和贊普尺帶珠丹,贊普也很高興,要求兩家再和好,拿出貞觀以來大唐的官方文書給使者看,並且派重臣名悉獵來長安,給唐朝皇帝李隆基上書修好:“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從650年到823年,唐朝和吐蕃時而戰爭,時而講和,互有勝負。從西元706年到822年,吐蕃和唐朝之間的會盟達8次之多。每次會盟都是大唐和吐蕃打完仗之後,再會盟,會盟完,再戰爭,反反復複。往往吐蕃貢獻的禮物剛到長安,邊境又起戰火,雙方摧毀所立的界碑。史載在平涼一次唐蕃會盟是一個陰謀,大唐會盟使者還遭到了襲擊埋伏。
西元821年,也是長慶元年,吐蕃聽說唐與回鶻和親,出兵侵犯唐朝清塞堡,被唐朝大獎李文悅打敗。吐蕃派使者來朝,要求建立盟約,獲得唐朝的批准。
唐朝派大理卿劉元鼎為會盟的使者,右司郎中劉師老為副使。宰相與尚書右僕射韓皋、禦史中丞牛僧孺、吏部尚書李絳等與吐蕃使者論納羅會盟於長安西郊。贊普盟誓:“兩國互不侵犯。若有捉生問事,給衣糧放還。”參與會盟的大臣都姓名記載在典冊上。
西元822年,即長慶二年,互派使者勘定疆界,唐朝劉元鼎與吐蕃論納羅在吐蕃會盟,參加會盟的吐蕃大臣也把姓名記載在典冊上。
劉元鼎經過成紀、武川,又到達黃河廣武梁,舊時的城郭未毀,蘭州田裏種上了水稻,岸上桃樹、李樹、榆樹、柳樹都十分繁茂,住戶都是唐朝人。住戶見使者的儀仗車馬,出來夾道觀看。劉元鼎到達龍支城,有上千位白髮老人跪拜嗚咽,問天子安好。說是“過去從軍流落到此,至今子孫未敢忘記大唐服裝。朝廷還記得我們嗎?大軍何日來臨”,說完唏噓淚下。劉元鼎仔細詢問,原來他們是大唐豐州人。
劉元鼑又經過石堡城,懸崖峭壁,道路回還曲折,吐蕃稱為鐵刀城。西行幾十裏,土石都是赤紅色,吐蕃稱之為赤嶺。當年張守珪所定的界碑都倒了,而吐蕃樹的石碑還在。赤嶺離長安三千多裏,是隴右的故地。
唐朝開元盛世時,設有安西、北庭都護府,在關內靈州又設置朔方節度使,派有重兵鎮守。安祿山起兵造反,攻破潼關,唐朝急調邊鎮的部隊入靖國難。這時,吐蕃乘機擄掠燒殺,攻陷唐朝數十州。
西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廣德元年,吐蕃一度攻陷了長安,在長安燒殺搶掠15天而還。
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又經歷了朋黨之爭、藩鎮割據,從此衰落下去,雖一度有所振興,但再沒有達到“海上升明月”般的盛唐氣象。同時,吐蕃也由於贊普年齡小,大臣內訌等原因,軍事力量也逐步走向衰落。“人心思安”、“人心厭戰”,雙方都厭倦了“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戰爭生活,西元822年,長慶會盟之後,唐朝和吐蕃再沒有發生大的戰爭。
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和盟碑”,如今,它是藏漢合同一家的歷史見證。唐朝的皇帝是吐蕃贊普的舅舅,在血緣關係上十分親近,吐蕃和唐朝雙方結下甥舅關係。今天,唐蕃會盟碑矗立在大昭寺門口,香火繚繞,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同胞在碑下頂禮膜拜、磕長頭,把它稱為寶物。
仰望著高聳的具有唐朝風格的唐蕃會盟碑,抹掉歷史的風塵,挖掘隱藏在歲月背後的歷史,“告諸往而知來者”。
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
青石板路,光滑如鏡;西風殘照,芳草萋萋。五顏六色的張大人花在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口肆意開放,張大人花據說是駐藏大臣張蔭棠從內地帶到拉薩的,把拉薩裝扮得多彩浪漫。
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位於古城拉薩八廓街北街,供駐藏大臣辦公和居住,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由於駐藏大臣可以從大院南樓的窗戶近距離欣賞八廓街的繁華景象,因此這裏被稱為“沖賽康”,意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
2012年7月1日,駐藏大臣衙門正式開放供遊客參觀,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張張歷史官函,把人帶回到歷史的隧道裏。元朝時,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清朝,雍正皇帝於西元1727年設立駐藏大臣,駐藏大臣在西藏是最高行政長官。
故宮養心殿裏有雍正帝手書的一幅楹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可理解為: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乾綱獨斷。上天設置皇帝這個職位的目的,是為了讓他來全心全意地治理天下,而不是為了讓天下人來奉養他。追求集權和大一統的雍正皇帝設立駐藏大臣之後,西藏與內地的交往和聯繫更加緊密了。
駐藏大臣制度建立的185年間裏,共有100多名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行使職權。“天下沒有遠方,有愛的地方就是故鄉。”這100多名駐臧大臣拋妻離子,與家人聚少離多,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出了極大貢獻,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西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時任駐藏大臣傅清、幫辦大臣拉布敦在衙門內成功誘殺了勾結准格爾部、意圖謀反的郡王珠爾默特那木紮勒,兩人也在變亂中遇害,駐藏大臣衙門也稱為“雙忠祠”。
邦達昌大院
邦達昌大院坐落於西藏拉薩八廓街轉經道東南拐角處,院子裏有古老的門廊石柱、圖案繁雜的繪畫,室內分有唐卡畫室、書屋、酒吧、茶園,而邦達昌大院昔日的主人,是富可敵國的富商大賈。
“邦達倉擁有大地,邦達倉擁有天空。”西藏當地的民諺說的就是邦達家族的富有。邦達昌擁有上千名員工,其中秘書13名;管家若干名。為邦達昌服務的工作人員上百名,邦達昌主人過著皇帝般奢華生活。
邦達昌主人是西藏昌都芒康縣人,三代前是芒康縣的差戶,非常貧賤,通過經商發跡。
從清末民國初年到50年代末,邦達昌是雲、貴、川、藏著名的商號,商業活動遍及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香港以及印度等地。
飲茶也是藏族人生活的一部分,老百姓口語裏就有“茶是生命、茶是精神”的說法。“偷得浮生半日閑”工作之餘,我總會到幫達昌大院裏喝茶,聊天。一位健談的老大爺叫次仁,經常給我講起幫達昌的故事。次仁的爺爺是幫達昌騾幫的督管。邦達昌從四川的雅安、康定、雲南的麗江等地採購磚茶、金尖茶,沿著茶馬古道進入西藏。邦達昌有幾隊騾幫幫助運送茶葉,每隊騾幫有一名督管。督管的腰裏別著長藏刀,肩上挎著英制步槍,十分威風。
“七七事變”後,日本對抗戰後方實行戰略封鎖,切斷海路運輸線,致使大西南商品、物資非常匱乏。邦達昌以商抗日,為前線運送抗戰物質,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和平解放西藏時期,邦達家族成員組織馬幫隨解放軍入藏,在後勤保障上積極支持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文成公主柳
記者隨著轉經、磕長頭、觀光的隊伍沿著八廓街走,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到了大昭寺門口的原點。對於信教的藏族同胞來說,這是轉經一圈。一位滿臉皺紋,有些駝背的老阿媽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已經轉了500圈,她不識字,每轉一圈,用銀質的金屬圓環別在菩提子佛珠上,作為計數器用,真是不免有些結繩記事的原始氣息。
唐蕃會盟碑的旁邊,有一棵柳樹根,被藏族同胞親切地稱為唐柳或公主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西元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離開繁華富庶的大唐長安,來到拉薩,與松贊幹布和親。由於文成公主想念家鄉,將皇后在長安灞橋所賜的柳枝帶來,親手種植於拉薩大昭寺周圍,寄託著對鳥鳴嚶嚶的故鄉的思念。
大昭寺旁的公主柳在“文革”中被毀於大火,現在只剩下了這棵千年柳樹根,最近幾年柳樹根又長出了新芽。正當記者對此奇景欣賞讚歎之時,紮著好多小辮子的漂亮姑娘卓瑪說,“能幫忙拍張合影嗎?我們要在公主柳下見證我們的愛情,我們的愛情也要像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那樣充滿神奇。”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在澄澈的天空下,曼妙的清風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古老詩歌仿佛在耳邊縹緲地響起,面對著公主柳,睹物思人,神遊古國:國色天香的公主,叱吒風雲的松贊幹布,氣派的迎親儀仗,自由豪邁的初唐時代……
如今,公主柳成了藏漢團結的歷史記憶和情感寄託,古樹新枝的生長,更是漢藏友誼曆久彌堅的精神象徵。
往事越千年。如今的八廓街,由於它的歷史宗教文化,充滿著神秘的氣象,讓人嚮往,同時也帶來了無限商機,茶樓、酒店、商鋪鱗次櫛比。
清風朗月也好,煙雨濛濛也好,遊走在海拔3600米的八廓街,仿佛走在天上的街市,浮想千年,唏噓不已,但收穫卻是萬千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