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夏娃論"不適用 中國現代人的起源是?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桂娟 雙瑞)我們的祖先來自哪裏?多年來,東亞地區現代人類的來源有“非洲夏娃說”和“多地區連續進化”兩種假說針鋒相對。

記者從首屆考古學大會上獲悉,近年來在鄭州地區發現的400餘處古遺址,勾勒出舊石器至新石器時代發展過渡的完整年代鏈條,全面厘清了中原地區現代人出現、發展歷史進程和影響機制,印證了中國現代人的獨立起源。

作為世界史前研究最核心的課題之一,不同地區的現代人起源與發展問題一直眾說紛紜,爭議激烈。特別是關於東亞地區現代人類的來源,更是國際學術界論戰20餘載的焦點。

流行一時的“夏娃理論”認為,全世界的人類都是20萬年前一位非洲婦女的後裔,並稱之為“夏娃”。持此觀點的學者相信,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造成東亞大陸大量生物物種滅絕,起源於非洲的現代人進入中國,取代了原先生活在這裡的古人類。

“‘夏娃理論’不適用中國,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揭示了東亞現代人的獨立起源。”負責《東亞現代人起源——以嵩山地區為中心的研究》課題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介紹,在中華文明發祥的核心地區鄭州的考古發掘,清晰地勾勒出東亞地區現代人如何產生,並一步步確立旱作農業的經濟模式,從而確立整個東亞地區古代經濟形態與定居方式的鏈條。

上世紀80年代,一處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織機洞遺址”在河南省滎陽市境內被發現。考古發掘表明,距今10多萬年前,當地已出現早期現代人活動的足跡。

近年來,新密市李家溝遺址發現距今10500年-8600年左右連續的史前文化堆積,清楚地展示了中原地區從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發展的歷史進程。

在登封市西施遺址,發現了處理燧石原料、預製石核、剝片等打制石葉的完整生產線。這是中國及東亞大陸腹地首次發現典型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石葉工業遺存,為了解古人類在最後冰期最盛期來臨之際的活動特點提供了重要新信息。

距今3萬-5萬年期間的鄭州老奶奶廟遺址,則為進一步確定中國現代人類起源於本土提供了確鑿證據。通過發掘,發現了結構複雜的古人類居住面,多處用火遺跡,數以萬計的動物骨骼,以及大量打制石製品和骨質工具,清楚展示了當時人類在中心營地連續居住的活動細節。有趣的是,老奶奶廟的居民們偏好收集狩獵對象的下頜骨並帶回家,這些非功利性行為的存在,都是史前學界判斷現代人行為的重要標誌。

王幼平指出,織機洞、老奶奶廟等為代表的鄭州地區400餘處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系統再現了鄭州地區晚更新世人類的棲居形態,填補了過去中原地區及東亞大陸這一階段舊石器文化發現的空白,也確切證明了有關晚更新世的中國與東亞地區的古人類,在最後冰期寒冷氣候中滅絕的認識並不符合歷史實際。恰恰相反,這一時期該地區的人類與舊石器文化已發展至更為繁榮的新階段。

“這些出自中原地區的新發現與中國及東亞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的論斷明顯相悖,”王幼平說,“鄭州地區史前遺存的完整鏈條和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很清楚地展示了中國境內更新世人類發展的連續性特點,印證了中國現代人的獨立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