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近日,莎莎發布的盈利警告稱,預計其 2015-2016 年度溢利預期同比下滑超過 50%。換句話說,它的利潤將在 2016 財年被腰斬超過一半以上。
利潤下跌對莎莎而言今年並非第一次,但 50% 的下滑幅度卻是前所未有。上一財年(2014-2015),該公司的全年盈利為 8.388 億元,當年的跌幅為 10.3%。
莎莎集團稱,零售環境持續疲軟是導致其銷售及毛利下跌的原因。
所謂的零售環境,與香港的旅游經濟有關——香港旅游經濟的衰退是莎莎面臨的最大外部問題。根據媒體的報道,內地游客為莎莎集團貢獻的銷售額占到 71.5%,遠遠超過香港本土消費者的銷售額貢獻。
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於,內地游客赴港的次數正在下滑。不說遠的,就拿造成莎莎 2015-2016 財年利潤下滑的 2015 年來看,在這一年的上半年,內地赴港出游人數就同比下滑超過了 50%。
作為對比的,是日韓旅游市場的火爆。2015 年上半年,韓國和日本分別位列內地游客旅游目的地排行的首位與第三(香港為第四)。從多年以前開始,你可能在互聯網上看到的關於“去香港 Sasa 一定要買的化妝品清單”就已經很輕易地被“去韓國/日本必買的化妝品”所取代。
旅游跟一國產品間品牌輸出的關系可能不需要太多解釋了,尤其對於依靠韓劇產品植入的品牌而言,旅游促成了實際的購買轉換,這種購買行為又會反過來在互聯網上形成傳播效應。就在最近,韓國第二大化妝品集團 LG 宣布將旗下中高端護膚品牌蘇秘 37°帶入中國。除此之外,韓國另一化妝品集團愛茉莉太平洋也已經將包括雪花秀、蘭芝、悅詩風吟在內的品牌引進中國。
當然,把 LG 或者愛茉莉太平洋這樣的品牌擁有者與莎莎這樣的零售商直接相提並論,也未必是最合適的。但這種對比本身把莎莎面臨的不利競爭環境暴露得一覽無余,最糟糕的是,莎莎也並沒有可能去改變這種外部市場環境。
但這並不是說它就什麼也補救不了。2005 年,莎莎在上海開設了它在內地的第一家門店,根據其官網顯示,它在中國內地擁有 55 家門店。去年年底,莎莎在上海開出第一家線下 O2O 體驗店,鼓勵消費者在店內體驗之後,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莎莎官網進行下單,產品將在兩周之後送到。
O2O 門店這看起來是個挺趕時髦的做法,但它高估了體驗店本質上所能產生的作用:它終究是錦上添花,而不會構成核心競爭力的東西。對一個零售店而言,它最大的競爭力應該是怎麼提供盡可能多的、消費者喜歡的產品,並且以有競爭優勢的價格售出,而不是去做什麼體驗的噱頭。莎莎也需要更好的辦法去提高單個門店的運營效率。
另一方面,它可能真的需要重新考慮在電商上的布局。目前,莎莎已經入駐京東全球購與蘇寧易購。不過,在女性消費者更為聚集的天貓,莎莎的產品矩陣明顯劣於它在京東與蘇寧上的布局。就目前來看,這是它另一個錯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