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莹 包昱涵)
见到吴晓岚的时候,她穿着一袭深蓝色的长裙在门口迎接记者。86岁高龄的吴晓岚谦逊而优雅鼻上架一副细边框眼镜,胸前别一枚小银花胸针,一头长发利落地盘在头顶。这位身材娇小、慈眉善目的老人家,竟是一位14岁就参军的沙场老兵,一位为救治伤员永远冲锋在前的白衣女战士。
很多人都问我,当年那么小就做了战地卫生员,怕不怕?吴晓岚声音不高,话语却掷地有声,我说我不怕!战士们在前方不顾性命地流血拼杀都不怕,我们怎么能只顾自己、畏缩不前?
吴晓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回答。两次集体二等功、三次个人三等功、四次集体三等功军装上缀满左襟的勋章,就是吴晓岚用青春谱写的最美白衣战歌。
一夜手术帐篷外堆起截肢
1950年10月,年仅16岁的吴晓岚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二分部13兵站医院担任护士,开始了抗美援朝的艰苦作战。
最受不了的就是敌机的轰炸,叫你根本抬不起头。当时,吴晓岚所在的医院就驻扎在紧挨前线的山坡上。飞机贴着山坡飞过来,掀起的风都能把帽子刮掉,你甚至能看清飞行员的样子。我们只能在天黑后才能转移伤员,白天汽车根本没法开,一露头就容易挨炸。
大部分的危重伤员都是被炸伤的。前线医疗条件有限,救治任务以保住性命为先。经常是一夜手术做完,帐篷外就堆积了大量被截下的断臂残肢。
那会儿说是医院,其实都并没有医院的实体形式了。山坡上也没有房子,全炸没了,吴晓岚他们只能在树底下、草窠里扒拉,找出相对平整的地方安置伤员,再拽一拽边上的草,把伤员们隐蔽起来。
伤员中,一个17岁的上海籍小战士令吴晓岚印象深刻。他四肢都被炸伤了,全部要截肢,否则命留不住。小战士的遭遇让在战地见过许多生死的吴晓岚也忍不住流泪。但他特别坚强,还反过来安慰我们,说他哪怕没有了手脚,也还有清晰的头脑,好了之后肯定还能找到用武之处。
资料图片:吴晓岚将军军装照。(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