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從去年開始,網劇市場就異常活躍。最近,《太子妃升職記》的助推,更是讓網劇發展突飛猛進,一大波編劇、導演、演員紛紛開始思考轉戰網劇市場。著名編劇宋方金還曾發微博:“我已決定退出電視劇行業了。電視劇越發不好玩了。索性不跟它玩了。跟網劇玩耍去也”。
但是,無奈這樣的好景總是不長,廣電總局突然發力了——五部網劇同時被管理部門責令下線,其中就包括《太子妃升職記》和去年大熱的《盜墓筆記》。下架理由就是“萬年不變”的有傷風化,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
這次“突襲”,據傳有兩部網劇將永久停播,其余勒令刪改後再審,網劇市場一時人心惶惶,蒙上了厚厚一層霜。
對於廣電總局的發威,其實有少部分人是比較看好的。其中就包括大批的傳統影視劇從業人員。“網劇、電視劇應審查一致”,《羋月傳》導演鄭曉龍甚至還如此對外發聲。可見,網劇的紅火,造福了一個新興產業,同時也排擠了另一個“老牌”產業——傳統電視劇。而眾目睽睽、觀眾輿論之下,廣電總局是否打算要將這碗水端平?這碗水到底該不該、適不適合被端平?卻是百略網更為關注的。
網劇的走紅之路
我國網絡自制劇的發展,最早興起於2008年左右。2008年9月,鳳凰寬頻制作了國內首部網絡互動劇《YEAH》。之後一兩年,優酷、土豆、搜狐等各大視頻網站開始嘗試這一方式。不過要說網劇發展機會的到來,還是在2012年之後。
2012年左右,國產電視劇逐漸傾向於劇情老套、題材涉及面的狹小、胡編亂造、質量不過關、口碑低等的普遍現像。當時整個電視劇產業開始傾斜,高昂的成本投入很難帶來與之對應的收益。用專家的話來說,2012年對於電視劇市場來說是個“小年”。劇評人李星文甚至直言:“2012年,是中國電視劇產業的最低谷。”
此後幾年,雖然這種現像有所緩和,但觀眾的期望值已經很大程度降低,對電視劇的關注大大減少,開始尋求新模式的視頻內容。這時候,正值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高速增長期。網絡網劇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活躍於大眾視野。
2014年,算是網劇發展的元年。網劇從小眾逐漸走入大眾視野,逐漸脫離此前題材低俗、制作粗糙現像。而觀劇群體喜好也在變化,劇情設置簡單緊湊、短平快、內容多元化、接地氣的原創自制劇開始受追捧。據維搜數據統計,2014全年八大視頻網站播出近百部網絡劇,總量超過一千四百集。
到了2015年,之前幾部現像級網絡劇的走紅,帶動整個網劇市場出現井噴之勢。據199IT數據的統計,光201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全網共計上線網絡劇就166部。與此同時,整個網劇市場也開始向“超級網劇”傾斜。大劇、熱劇、精品劇大受熱捧。各大視頻網站為了制造差異化,也加大投入,促使網劇領域不斷革新。
網劇火爆的背後亂像滋生
網劇從內容特性到播放平台,都明顯區別於標准電視劇。從電視劇空出來的機會中尋求發展,確實吸引了眼球,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網劇的火爆背後確實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痛點。
一方面,新興產業的屬性使其處於法制監管的灰色地帶。法律監管走在互聯網發展的後面,這為很多產業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專車市場是這樣、互聯網金融是這樣,視頻行業當然也不能避免。對於網劇內容合法的定義,廣電總局目前還是較為模糊的。而對從業者和觀眾來說,也是模糊的,就像有網友吐槽:wuli天真什麼都上交國家了還被封,《無心法師》那麼正能量也被禁,醉了,都是看廣電心情吧。
另一方面,大多數網劇還處在低投入低盈利的循環中。網劇門檻低,小成本制作,針對的觀眾也較小眾,目前尚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主要的廣告、會員等收入其實很微薄。到現在,真正像《太子妃升職記》這樣很低的成本制作,卻創下27億播放量的網劇真的很少。
“整體還是在虧的,只是從今年開始虧的不多了……《盜墓筆記》的網絡付費這一塊實際上是網站在掙錢,制作方並沒有……”有“網劇第一人”之稱的白一驄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而著名導演韋很早前在談到網劇的商業價值時也強調:
網劇的概念太小,不應該是從網劇這個出發點來看多樣化的商業價值。中國有很多電視劇改做網劇失敗,網劇做游戲失敗,游戲拍劇失敗,這當中的轉化不是看上去的那麼容易。因此,中國網劇發展和其商業化探索其實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
來自國外自制劇的思考
美劇,英劇早就有自制劇模式。
《紙牌屋》是美國自制劇的成功代表代表。2013年2月,Netflix原創打造的網絡自制劇《紙牌屋》上線。並在第一季播出後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幫助Netflix在2013年第一季度增加美國國內注冊用戶300萬,海外用戶100萬,並於4月份在注冊用戶總數上超越了HBO。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官方財報,Netflix的美國國內總用戶數量達4400萬,國際市場用戶數量達1093萬。
在監管方面,以政治敏感問題為題材的《紙牌屋》在美國大熱後,並沒有引來相關制度“阻礙”。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評論說,Netflix公司不僅是制作了一部偉大的電視劇,更是在創造電視史。媒體也紛紛斷言道,網絡流媒體傳播終將瓦解美國付費電視產業格局。第二部熱播時,美國總統奧巴馬還發微博“求別劇透”。即使後來,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對自己在《紙牌屋》(House of Cards)第三季中的關鍵角色並不買帳,但也只是借推特表達不滿之情。並沒有出現勒令下架等情況。
當然,這與《紙牌屋》劇集本身的質量、美國國家政策、民眾觀念等有關。不過,在一些方面,或許也有值得國內借鑒的地方。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紙牌屋》第二季涉及到了中國的網絡間諜活動、彙率操縱、圍繞稀土礦物的貿易戰,以及中日在東中國海(中國稱東海)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等政治敏感問題。但是在中國引入審查時卻很順利,而且一刀未剪。美媒《華爾街日報》認為,《紙牌屋》第二季打破了中國監管屏障。
在內容方面,據了解,Netflix在確定制作《紙牌屋》之前,對收集的海量用戶觀影興趣的數據進行了交叉比對,以此為基礎才進行《紙牌屋》的制作。同時,雖然是網劇,但《紙牌屋》的人員配置,是花重金搬來了好萊塢的知名導演大衛·芬奇以及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等,保障了作品的質量。僅從這兩點,就能看出,網劇要想獲得實打實的口碑和價值實現,還要重視內容制作和目標用戶定位。
當然,Netflix前期也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在商業模式方面,也有成熟用戶付費模式,用戶習慣也已經養成。所以也不擔心後期的收益問題,這是和國內網劇很大的不同。
還是來談談真正的“監管”吧
我們不否認,中國網劇目前確實存在諸多問題,但更不能忽視,從整個行業來說,網劇的小成本制作在激發原創的多樣化及創新性的同時,也能緩解目前幾大視頻網站同質化嚴重、個性化增長乏力的現像。
對此,知名營銷專家肖明超是這樣論述的:
網絡劇是未來整個視頻網站形成差異化競爭的非常重要的武器,網絡平台給很多更細分的小眾需求用戶提供了更多好內容,未來針對群體細分需求的內容,也會有非常大的發展。
所以,如果按照“所有的電影、電視劇、網劇應該是同一種監管模式,需要以統一標准進行審查”的觀念出發去監管網劇市場,對網劇這個新行業、觀眾、制作者都太不公平了。雙方的形式、制作成本、商業化等情況不盡相同,當然不能放在統一層面去審查。而且傳統的監管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並不適用,這已經快成為常識。
網劇就應該有適合網劇發展的規則,而不是和電視劇統一對待。網劇審查可以更多地從提高質量層面入手,在提高視頻內容質量的同時,鼓勵多元化網劇模式的發展(比如自拍記錄劇等)。避免過分的規範化帶來的內容同質化。新的、適合網劇生長的審查制度,對整個視頻行業發展也是一個促進,而非限制和阻礙。
未來,制作精良的網劇可能會是重要的視頻趨勢。
“網劇是未來電視劇的一種方向,用不到兩到三年,高品質的網絡劇,收視和流量會是雙豐收的,其廣告收入或者版權收入完全可以去平衡其承擔的制作費。”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也表示。
結語:
影視劇作為文化產業中的一股大軍,除了娛樂化,還始終要擔起體現主流價值的文化責任。網劇市場的火爆,同時也對觀眾和業界帶來了誤導。有一些過度娛樂化而淡化了內容質量和文化價值,這或許也是網劇目前備受爭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網劇作為新興行業,雖然目前尚處於初級階段,但未來是不可限量的。在適當、必要的制度監管之下,傳統觀念也是時候該革新了。突破對傳統視頻行業的理解和規範,尋求更適合互聯網視頻業發展的標准,或許是網劇審查更好的方向。
接下來,在一系列政策調整和市場信號的作用下,網劇市場結構將不斷發生變化。這才是個開始,接下來將如何構建網劇行業的新常態,激活產業效能,並與傳統電視劇協同友好發展,是網劇行業甚至視頻領域面臨的下一個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