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被穆迪下调至垃圾级”被证明是一场乌龙。9月8日下午,穆迪银行分析师、“交行报告”作者万颖对经济观察报独家回应表示,此前媒体在理解上存在误区。“基础信用评估(BCA)和交易对手风险评估这两个都不是评级,而是评级要素,非最后评级级别。”
万颖表示,交行长期/短期存款评级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投资级别。
9月7日,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将交行的长期/短期存款评级(等同于主体评级)从A2下调至A3;将该行的基础信用评估从baa3下调至ba1;还将其交易对手风险评估从A2下调至A3。有媒体称,穆迪将交行基础信用评级从投资级跌入“垃圾级”,该事引发社会关切。
交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此次穆迪下调交行评级是过于关注个别指标的表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该负责人强调,即使穆迪下调了交行的评级,交行A3的长期评级无论是在中资银行还是在全球银行范围内依然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穆迪:“垃圾级”误解源于概念混淆
9月7日,穆迪发布评级报告称,下调了交行存款、基础信用评估和交易对手风险评估三项评级。具体为,将交通银行的长期/短期存款评级从A2/P-1下调至A3/P-2,基础信用评估调整后从baa3下调至ba1,交易对手风险评估从A2(cr)/P-1(cr)下调至A3(cr)/P-2(cr)。
该评级行动结束了穆迪于5月24日开始的对交行评级的下调复评,此次复评的原因是交行近年来对批发资金的依赖度增加以及盈利能力下降。
万颖表示,“对一个银行的评级会持续观察。具体交行的评级变化,从今年5月份放在复审可能下调的名单里,主要原因是交行近年来对批发资金的依赖度增加以及盈利能力下降。我们在复评之后虽然看到了这两项指标有所企稳,但尚未改善至足够的水平维持交行原有的评级。按照复评90天上个月应该结束复评,但是我们将复评时间推迟至九月份,等到交行半年报公布后才确定最后评级结果。”
“垃圾是一个误解,需要澄清”,穆迪银行的分析师万颖表示。
事实上,“垃圾级”一说主要是截取了穆迪对其中一项“基础信用评估”指标的下调结果做出的推断,混淆了评级要素和评级结果二者的概念。
实际上,影响交行本次存款评级下调的最主要原因是BCA以及其余的交易对手评估下调,“两者均非评级,而是评级要素,非最后评级级别。”
据银行相关人士介绍,一般而言,长期评级和短期评级比较重要,而一般评级对发债并无影响。
万颖表示,基础信用评估只是做存款评级或长期债券评级时的评级要素。“基础信用评估(BCA)不是评级,而是评级要素,非最后评级级别。基础信用评估是做存款评级或者说长期债券评级时的第一步,是在没有任何外部支持情况下,银行的违约的可能性如何;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穆迪会考虑外部支持,包括关联公司支持和政府支持得到最后的存款评级或者长期债项评级等,才是最后的评级级别。”
万颖强调:“交行的级别是在A3,工、中、建在A1,农行在A2,交行在A3。要到ba1及以下才是非投资级别。有一些媒体将‘基础信用评估’搞混淆了,这个不是评级,只是一个评级的要素。最后的评级结果是A3,仍是投资级别。”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交行市场资金占有形资产的比例等指标确实在上升。
穆迪指出,交行资金来源相对弱于其他国有银行,在市场资金成本上升的环境下,该行盈利能力承压。尽管,交行2017年上半年的市场资金比例有所企稳,但其对此类资金的依赖度仍相对较高。此外,尽管其盈利能力按季环比企稳,但稳定在与一年前相比较低的水平。
另外,交行存款实力相对弱于其他国有银行,并且在竞争更激烈的沿海地区的业务占比较高。市场资金占有形资产的比例从2015年底的26%上升至2017年6月底的34%。尽管这一上升部分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中期借贷便利,但即使不包括央行融资,交行的市场资金水平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仍相对较高。
但由于资金来源较弱而资金成本上升,交行的盈利能力承压。2017年上半年,交行付息负债的平均成本同比上升10个基点,其他国有银行的这一指标下降。该行2017年上半年年化总资产回报率为0.91%,同比下降9个基点。
不过,穆迪同时也表示,在交行的融资情况与盈利能力发生改善时,会重新考虑调升其评级。具体要求为交行的批发融资对有形资产的占比降到25%以下;资产收益率提升到1%以上;资产质量、资本和流动性状况均保持稳定。另外,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银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也是穆迪考量评级的重要因素,经济杠杆率的增长得到抑制,以及中国的影子银行风险得到控制等,都有利于评级机构对公司的展望。
交行相关负责人对评级下调一事回应称:“公司2017年上半年各项经营指标稳健,利润增长也好于预期。此次穆迪下调交行评级是过于关注个别指标的表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专家:穆迪过分悲观
穆迪表示,本次调整交行评级对其他银行没有直接影响,目前国内银行多数展望为稳定。
今年上半年,穆迪曾对国内11家中资银行,包括5大国有银行和6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做评级报告。万颖表示,一般来说意味着穆迪在未来12-18个月内动态级别可能性较小。
万颖称,对国内银行业信用评级指标会关注5个财务指标加外部支持。分别是偿债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市场资金除以有形资产的比例、流动资源。流动资源多的话,对风险是抵补,比如现金、央行存款同业资金。股份制银行中,穆迪除光大银行的展望为负面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股份、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股份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展望均维持稳定。但与此同时,穆迪所给出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交通银行在内的五大国有银行展望都为负面。
穆迪认为,11家受评上市中资银行的2016年业绩显示受评资产质量没有明显趋弱,但经济增长的放缓仍令盈利能力承压。总体而言,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保持稳定,但中小银行的资产增长更迅速,因而资本和流动性转弱。
有趣的是,9月4日,穆迪对邮储银行予以A2的长期本外币存款评级、P-1的短期本外币存款评级、baa3的基础信用评估(BCA)和调整后的BCA、A2(cr)/P-1(cr)的交易对手风险评估,上述评级展望为正面。由此,邮储银行成为中资大型银行中唯一一家被穆迪展望为正面的银行。
对于有关评级机构对银行评估和展望的差异,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看待一家银行,更应该看它的风险防控能力以及盈利的稳定性。银行之间很多情况下,无法直接对比”。
推及交行评级下调一事他也表示,“表面看,穆迪的论据非常充足,但实际上仍然过分悲观了,最重要的是没有考虑到交行相对于其他四家大行一直以来存在市场定位不同的因素,交行更侧重于批发性业务。此外,也没有充分解释交行在资产业务定价上的能力。”
因为每家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竞争策略等不同,必须充分考虑每家银行各自的特长以及市场定位,因此赵庆明认为,穆迪按照这一逻辑,下一步有可能会对其他金融机构重新调级。“我个人认为,在对银行评级时应该更主要的考虑风控能力、成长性、稳定性以及不良资产情况。”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