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岛的民间方言研究者:编写一部村史 留下乡愁记忆

中国新闻网

text

童养标。 周婷 摄

中新网舟山6月1日电(记者 林波 通讯员 周婷 王莹巧)舟山渔场潮起潮落,浙江省舟山市民间方言研究者童养标从出生起便枕着大海的涛声入眠,从最早的木结构渔船千帆竞发到如今的钢质渔轮首尾相连,他见证了这座海岛的变迁与繁荣。

从出版方言书籍到编写村史,童养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海岛留下了诸多乡愁记忆,“编写村志是对家乡爱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为后代创造精神财富。因为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若现在不抢救,将来也就消失了。”

童养标是土生土长的舟山市岱山县秀山乡秀北村人,对舟山的风情地貌、乡土人情比较熟悉。同时,他还是一位资深的舟山民间方言研究者,出版过方言书籍。

在童养标看来,如今会说海岛方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方言词汇面临“失传”的尴尬。

2017年,童养标辞去了月薪上万的工作,搬入位于岱山县的房子中,潜心筛选自己收集的两万余条方言词汇,自费出书。

2019年2月,童养标编写的《舟山方言研究》正式出版,“这本书,我把它定为‘工具书’,用来让年轻人和‘新舟山人’接触学习舟山方言,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参考。”

萌生编写村史的想法源于童养标的一次“乡村方言课堂”。

2019年,岱山县秀山乡邀请童养标到“兰秀课堂”,为村民做一次方言讲座,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

“秀山乡的几位负责人先后找到我,说秀南村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大村。可有史以来,却没什么文字记载,希望我写一写秀南村的历史。”童养标回忆道。

事实上,童养标虽然编写过《舟山方言研究》,但这与编写村志还是有很大差别。

“前者是学术性研究,后者则是编史修志。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考究,还是表达的方式方法,都大不相同。”童养标解释道,思虑再三后,他还是决定接下编写《秀南村志》的任务。

编写村志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而搜集素材则是编写村志最难的一关。一个小小的村庄可供查阅的历史资料几乎没有,全靠童养标寻找知情人收集资料,再做大量的考证、发掘、校验、梳理等工作。

“有时资料不足,只能中断编写,再去调查。”童养标表示,在调查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事件含糊不清、人物张冠李戴、时间互相矛盾等问题,“我和组员就反复调查、咨询,直至弄明白为止。”

目前,用半年多时间初步编成11万余字的《秀南村志》虽然已成雏形,但由于时间、资料等多方面的限制,尚有很多不足,完善、修改、补充是童养标和他的团队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这份村志原汁原味地记录了村庄的历史进程、发展变迁、人物故事。”童养标希望,子孙后代能通过村志回味乡愁,传承海岛人的优秀品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