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當前全球最危險的銀行?

華爾街見聞

text

【亞太日報訊】義大利總理倫齊6日表示,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某些大行相比,義大利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微乎其微,矛頭直指衍生品風險數萬億歐元的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

在此之前,時運不濟的德銀已連續遭遇打擊,不僅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貼上“系統性風險的最大淨貢獻者”的標籤,還未能通過美聯儲壓力測試,在股市也被大量投資者拋棄導致6日股價跌至歷史新低。

風險預警

IMF在上月底發佈的《金融系統穩定性評估》報告中表示,在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中,德銀“似乎是系統性風險的最大淨貢獻者”,其次是匯豐和瑞士信貸。

IMF稱,德銀的重要性也凸顯出加強風險管理、加大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以及密切監測跨境風險暴露的重要性。

此外,在美聯儲今年對銀行業的“大考”中,33家受測大行之中30家順利通過,兩家歐洲大行——德銀和桑坦德銀行(Santander)的美國子公司連續第二年未通過聯儲的壓力測試。美聯儲認為,兩家銀行的資本規劃過程普遍極為羸弱,在補足劣勢和滿足監管期望方面未能取得足夠的進步。

除了IMF和美聯儲之外,市場的反應也表明投資者對其潛在風險敬而遠之。

德銀總資產為1.64萬億歐元,總負債為1.58萬億歐元,這就意味著其淨資產為600億歐元。BBC報道稱,德銀淨資產規模看似巨大,但是只要其負債稍有變動,就可能讓其淨資產完全灰飛煙滅。

德銀在德國證券交易所股價6日下跌5.56%至每股11.54歐元,過去一年累計跌幅達到約60%,目前市值不到200億歐元,僅為其淨資產的三分之一。BBC稱,其他銀行市值較淨資產也有所折價,但德銀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家。

問題在哪?

德銀是和德國戰後經濟奇跡關係最為緊密的德國企業之一,在歐洲央行誕生之前,德銀就已經在與德國央行密切合作,支撐了德國經濟數十年的穩步增長。從1990年代開始,德銀真正走向全球,直接挑戰摩根大通及高盛等美國老牌投行。

從銀行業監管指標來看,德銀的狀況並不差。監管層的最低資本比率要求是7%,德銀達到了11%,不算太高,但也不差,和巴克萊相當。

BBC報道稱,德銀的問題就在於,它並沒有大規模的零售銀行和信用卡業務,這二者都相對安全,以平衡其風險高、規模大的投行業務。

此外,早在2014年,金融博客Zero Hedge就在德銀的2013年年報中發現,截至2013年年末,該行的衍生品持倉合計超過54萬億歐元,按當時匯價折合逾75萬億美元,是全德國GDP的20多倍,是整個歐元區GDP的5倍多。

華爾街見聞今日稍早提及,義大利銀行的壞賬已經占歐元區上市銀行的一半,德國和歐盟卻反對該國政府救助銀行業。倫齊昨天就針對德銀不無諷刺地說,其他歐洲銀行的問題比義大利銀行大得多:

如果這種不良貸款問題的值為1,其他大銀行的衍生品(問題)就是100。這個比率是:1:100。

定心丸

德銀的問題也讓它成為空頭追逐的對象。彭博數據顯示,從5月31日到6月15日,德銀股票空頭頭寸增加了3,284,555股,增幅達到18.7%,至20,879,531股。在英國退歐公投動盪期間,索羅斯也下注1億歐元做空700萬股德銀流通股。

儘管如此,德銀多頭如果要尋找定心丸,也不會徒勞無功。

首先是德銀現任CEO John Cryan。BBC評價Cryan為保守、腳踏實地的務實派,他已大刀闊斧縮減德銀債務,而更多計畫也還在執行之中。

今年1月德銀公佈財報顯示,去年全年巨虧68億歐元,為七年來首次虧損。德銀取消了2015年10名董事會成員及其他一些員工的獎金。Cryan當時表示,去年下半年德銀緊急作出必要的重組決定,是造成企業第四季度及全年虧損的主要原因。

上月底,德銀確認,同勞資結合委員會舉行首輪會議並敲定協議,將裁減約3000個全職崗位,約占今年3月底本土員工的6.5%,占預定裁員規模的90%以上,其中2500個崗位來自私人和商業客戶業務部門。同時德銀還將關閉188家分行,約占本地分行的26%。

路透6日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德銀還考慮出售至少10億美元航運貸款,以減輕在航運業的風險敞口。

其次是德國財政部長Wolfgang Schaeuble,他此前曾稱德銀“穩如磐石”(rock solid)。BBC報道稱,這就意味著,從德國政府的角度來看,絕不會允許德國乃至歐洲最重要的銀行遭受任何重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