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德国北部的港口城市汉堡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联通中西的重要枢纽 ,在中德合作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两国疫情形势趋稳,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可以预见汉堡将在中德、中欧双边经贸往来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人民网记者近日对汉堡市第一市长彼得·琛彻尔博士(Dr. Peter Tschentscher)进行了专访。
汉堡市第一市长彼得·琛彻尔博士(摄影:Ronald Sawatzki / 汉堡市政府)
对华经贸往来“逆势上涨”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汉堡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往来中国的集装箱占汉堡港总吞吐量的三分之一。汉堡是中欧铁路联运最大的枢纽站,也是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的主要通道。这里有便利的海铁转运服务以及每周多达200余次的中欧班列直达中国多个省份。
今年4月底,由四川达州、山东济南始发的中欧班列满载着防疫物资和化工产品等货物相继抵达德国汉堡。这意味汉堡港的交通中转业务不但没有因疫情冲击而中断,反而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的连接中欧的作用。
“疫情之下,一些船运公司暂停了部分航线,导致各方对铁路货运的需求猛增。目前,中欧班列正超负荷运营”,琛彻尔博士说,“国际货物在汉堡能够得到快速而专业的处理,我们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
作为中欧经贸界重要的交流平台,原定今年举行的汉堡峰会受疫情影响将推迟至2021年秋季举行。琛彻尔透露,本届峰会的中心议题是 “一带一路”连接欧亚,对汉堡这座贸易与物流之都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018年11月27日,琛彻尔欢迎中国副总理出席在汉堡市政厅举行的“汉堡峰会:中国与欧洲相遇”(来源:汉堡市政府)
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了人们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鼓吹“外资撤离”、“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对此,身为汉堡市长的琛彻尔博士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已逐步复苏,德国公司也将进一步开拓在华市场,这意味着汉堡企业不会撤出中国。早在300多年前,汉堡和中国就借助港口贸易产生了联系。如今,我们非常重视国际伙伴关系,支持联邦政府和欧盟为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公平贸易创造良好条件。”
德国科尔伯基金会4月份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将中国视为欧洲以外的第一大伙伴。有36%的受访者认为,与美国相比,同中国建立关系更为重要。
多项措施助力企业纾困
目前,有550多家中国企业在汉堡落户。汉堡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当下,新冠疫情对汉堡的整体经济形势产生了不利影响,当地的中资公司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琛彻尔博士介绍道,在汉堡的中国企业主要从事中德、中欧贸易,他们不得不面对产业链供应不畅的问题。
“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汉堡市采取了多项援助措施,中资公司也同样可以从中受益。约有五分之一的汉堡企业可以申请短时工作津贴,德国联邦劳工局将支付大部分的工资成本。中小型企业还可以通过一项急援助计划便捷地向投资促进银行申请援助款。目前已有约5万份申请获得批准,支付款项达到4.5亿欧元。在联邦政府的协调下,汉堡市正在制定一项经济刺激计划,将对位于汉堡的公司产生积极影响”,琛彻尔说。
汉堡与上海:姐妹城市 患难真情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蔓延时,德国联邦政府向中方捐助了医疗物资。今年3月,随着疫情在德国爆发,中方也及时伸出援手。在汉堡疫情严峻之际,上海市也第一时间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向汉堡捐赠了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大量防疫物资。
上海与汉堡两市的渊源由来已久。二者的友好城市关系始于1986年,由当时的汉堡第一市长克劳斯·冯·多纳尼(Klaus von Dohnanyi)和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共同缔结。此后,汉堡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即汉堡驻中国联络处(HLO)。该办事处设在世博会举办地的“汉堡之家”中。
上海和汉堡之间的密切交流可以称作是中德全方位合作的典范。琛彻尔认为,汉堡和上海合作关系的特殊之处在于都是充满活力的大都市,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并正在积极应对。双方在科学、教育、文化、司法、体育等多个领域有密切合作,每两年都会通过新增项目来扩充合作伙伴关系,两座城市的市民们也借此积极参与到城市联动中来。双方的互信关系在密切合作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琛彻尔和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于2019年8月8日在上海签署谅解备忘录(来源:汉堡市政府)
琛彻尔曾于去年到访上海,并签署了新一轮友好城市合作备忘录,其中增加了许多新的联合项目。他对记者表示:“上海的活力和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我邀请上海参加2021年在汉堡举行的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大会(ITS)。这两座城市在城市交通领域存在深化友好伙伴关系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