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窗口工作人员细致的帮助,有了他们,我少跑了很多路。”在四川天府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市民李女士在“办不成事”受理窗口的登记台账上,留下了一行感谢的话。
原来,李女士在办理公司股权变更过程中,遇到很多专业性问题,一直很难处理。最后在“办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据悉,自去年5月以来,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为推动优化政务服务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不成事”难题,设立了企业群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办“办不成之事”。一年以来,新区、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共设“办不成事”受理专窗252个,受理企业群众各类诉求87个,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让办不成的事办成 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某公司在网上提交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申请,窗口在网上对该公司资料进行审核,因其法定代表人的安全考核证书考核单位实际申报公司名称不符,故作出不予受理决定。随后,该企业多次往返相关部门,均未能成功变更该公司法人的安全证企业名称。
经过多次辗转,在了解到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不成事”窗口后,该企业负责人来到窗口求助,后经新区审批局首席代表、窗口工作人员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请该公司到属地运管所变更该公司法人的安全证企业名称,顺利在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申办到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办不成事’常常苦恼着群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专门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来专门处理这种普通窗口处理不了的问题。”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办不成事”当然自有其原因,除了办理人员的主观因素,也有着客观上的因素。设立专门的“办不成事”窗口,不仅是给前来办理者提供一个可能逆袭办理结果的通道,也是给个别实在“办不成事”者一个接受耐心解释、热心辅导而心悦诚服,最终予以理解、配合、支持的机会。
“设置这个窗口,根本还在于想办事人员所想、急办事人员所急,将企业和群众‘办不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易琴说,“办不成事”窗口,由业务骨干“坐诊”,专治“疑难杂症”,专接“烫手山芋”,窗口虽小,解决的却是群众心里的“大事”,通过窗口的设立,让办事群众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专人坐窗受理诉求 破除“办不成事”隐形壁垒
“办不成事”窗口如何运行?据了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行专人坐窗受理诉求,让办事不顺利的企业群众有地方找、困难有人帮、事情有人管,难点、堵点有“出口”,实现“办不成事”到“办成事”,有效破除企业群众“办不成事”的隐形壁垒。
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选派政治素养优、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业务骨干轮流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重点受理因政策、系统、材料、服务态度,以及咨询、受理、审批环节中的办理程序等,造成企业群众多次办理或办不成问题。同时,收集企业群众反馈的办事堵点难题。窗口值守时间为上午10点至11点、下午2点至3点。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值守时间,确保不出现未受理完、先结束服务情形。
来访企业、群众可通过“办不成事”窗口反映诉求,能当场办理的进行即办,情况复杂不能当场解决的,做好解释答疑,按职责分工进行交办、协办、督办全程跟踪,一般问题由窗口交责任单位2个工作日内整改反馈,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进度、说明理由,并持续跟踪督办直至办结。
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基础上,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建立帮办代办机制,免费为办事群众提供导办、帮办、代办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和市场主体在办事过程中“来回跑”“排长队”等问题。自2021年10月8日对外开展服务以来,首席代办中心已为群众帮办代办各类事项12700余件,获得群众书面表扬10次,好评率100%。
(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