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個子高,孩子一定也是高個子?

今日早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平均身高確實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因此也使得部分家長開始麻痹大意,想想只要營養跟得上,孩子的身高就不用擔心。

高個子家長生出的孩子,長大了個子不一定就是高的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說的是遺傳基因的強大,在身高方面也是如此,父母的身高對孩子今后的身高有著極大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那些身高本身不是太理想的父母,他們會對自家孩子的身高特別關注,稍微有點跟不上指標就趕緊就診,這從各大醫院的兒童生長發育門診中可見一斑。

但是,遺傳并不能決定孩子的一切,至少在身高方面,遺傳的影響只占到了70%,還有30%取決于后天的養育。這也就是說,如果養育得當的話,矮個子的父母也能養出高個子的孩子,相反,要是養育不得法的話,高個子家長生的孩子,身高也不一定就會高。

對此專家特別提醒家長們要關注孩子的身高,一旦發現苗頭不對,一定要趕在孩子發育前進行干預。

孩子6歲后,家長最好給測一下骨齡

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些家長以為自家孩子暫時不高是跟自己當年那樣“晚長”,等到初中或是高中的時候會一下自己躥高的。并非但運動員得測骨齡,而所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這個必要。建議是在孩子6歲后做個檢測,還能預測孩子的終身高。當然,如果你對孩子的身高覺得不夠理想,那么,這個時候進行干預,還能發揮點作用。

另外,現在市面上測骨齡的方法很多,雖然同樣是通過手骨的不同形態來判斷,大部分機構的結果只能精確到半年,只有少數機構能精確到1個月的結果。你可千萬別小看相差的5個月,按照孩子的正常生長,1個月就意味著1厘米。

如何幫助孩子長高,家長請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之前已經提到過,孩子個子的高低,除了父母的遺傳之外,還有30%是受后天養育的影響。那么,如何進行科學養育,幫助孩子長高呢?醫生建議家長從飲食、運動、睡眠及心理幾個方面著手。

飲食方面,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保持營養均衡是總的指導原則。每天一個雞蛋、200毫升牛奶或是酸奶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一周吃一兩次貝類的食物補鋅,保證孩子胃口好。限制孩子高糖、高脂、高鹽飲食,避免性早熟的發生。

運動方面,一周做3次以上運動,每次時間要持續在40分鐘以上,比如,跑步、跳繩等彈跳類運動、游泳等,都是很不錯的有氧運動。

睡眠方面,現在其實有不少孩子因課業壓力而晚睡,這很不利于孩子長個子。因為生長激素在夜間分泌,晚間的10點半、12點、第二天凌晨2點、4點是四次分泌最高點,如果有的孩子長期晚睡,就會錯過第一個脈沖,個子也就會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孩子入睡后需要40-50分鐘才會出現脈沖,因此建議孩子們一定要在9點半前入睡。

心理方面,臨床中專門有一類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矮小,比如父母不和睦、經常打罵等,在這種家庭氛圍里的孩子長期很壓抑,個子就會長不高,所以家長們如果想讓孩子長高,就一定讓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