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營造了健康的支付市場秩序

董峥 陆金华

text

文丨董峥 陆金华

【亚太日报讯】被市場期待已久的Apple Pay在2月18日順利落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亞洲第一個支持ApplePay服務的國家。在掀起果粉們、支付發燒友們一股“綁卡”的熱浪之余,我們也看到在多家網絡媒體洶涌而出、并針鋒相對的兩大派別——力挺派和倒墻派的“筆墨大戰”,讓人們的理解陷入了一些誤區。

在兩派的輿論大戰中,總結兩種不同的聲音,可以發現力挺派主要是從技術角度闡述Apple Pay是安全的,模式是先進的;而倒墻派的聲音就比較紛雜了,有從影響國家金融安全角度的、有從破壞國家監管秩序角度的,更多的只是無根據的狂噴。這就出現了一種很奇葩的市場場景:一邊是大量的用戶綁卡試用Apple Pay,另一邊是倒墻派大肆抨擊Apple Pay,盡管倒墻派們在發文的同時或許也正在使用Apple的產品。

如果從破壞國家行業監管秩序角度來抨擊Apple Pay,這是很滑稽的一個理由。中國的支付市場恐怕是全球最為無序雜亂的市場,國家出于支持創新目的而推出的“支付牌照”制度,讓各類企業紛紛涌入支付領域,令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搞成了如野草般野蠻生長的狀況。筆者幾年前曾工作的一家支付企業,就是靠編造的交易賬目拿到了“支付牌照”,這也讓筆者看清了第三方支付領域存在的種種問題。實際上恰恰是第三方支付行業通過營造“支付創新”的輿論環境,以達到越過金融監管的目的。而在美國,任何支付機構都是要受到行業監管的,這在以PayPal為主題的《支付戰爭》一書中有詳細介紹。也正是如此,這幾年中國的支付市場呈現出一片散沙的形態,雖然主管部門出于整頓的目的注銷了幾個“支付牌照”,但是并沒有起到震懾他人的目的,這也是讓支付市場的“套碼”亂象屢禁不止的根源。

關于談到Apple Pay影響國家金融安全的理由,就更是暴露了無知。從有關部門的數據統計數字中看到,第三方支付已經形成了強者通吃的局面,排名前幾位的企業已經占了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90%多的市場份額,留給其它那些中小支付企業的市場空間已經微乎其微。這更進一步造成這些支付企業只能通過野蠻競爭來獲取狹窄的生存機會。有一篇倒墻派的文章中提到了關于Apple Pay作為一家國外支付企業將對國內金融支付領域的安全問題造成沖擊,然而這卻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我們所能耳熟能詳的幾個第三方支付行業內的“大鱷”,竟然無一家是中國的企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相反,在中國銀行卡產業開始之初,全部的應用設備無一不是帶有“舶來品”的印記,恰恰是這些外來的先進技術推動了中國支付行業的飛速發展,同時通過對外來支付技術的引進和消化,成就了中國支付行業國產技術的興起與進步。

Apple Pay的推出,不僅激活了在中國已經奄奄一息的NFC技術的產業鏈條,更重要的是,它不僅沒有對中國支付市場帶來危害,反而恰恰是營造了一個健康的支付市場秩序。

與國內傳統的第三方支付不同,蘋果更樂于自身的“支付技術提供商”的身份。這也符合美國企業在一個領域做精做透的秉性,對于用戶的卡片信息和交易信息并沒有興趣,甚至不會拿這些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這與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目的截然不同,國內企業更樂于通過縱橫捭闔式的經營,讓自己做大而形成閉環式的生態圈,形成所謂的平臺戰略后,以達到控制的目的。而這種閉環下的生態環境不僅不會有助于創新,反而更容易扼殺創新。Apple Pay是以一種行業領軍的角色,去拉動周邊相關技術產業的創新。誰對社會更有意義一目了然。

正是“支付技術服務商”的角色定位,讓Apple Pay甚至沒有必要通過技術手段獲得用戶信息,更不需要像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那樣,依靠用戶沉淀資金通過各種理財服務獲得收益。Apple Pay整體交易過程中,用戶的資金仍然只是和商戶、銀行、卡組織之間劃轉,蘋果只是起了支付技術服務商的作用。對于蘋果來說,Apple Pay最大的作用是增加用戶對iPhone的粘性,繼續提高iPhone產品的銷量,通過Apple Pay的先進技術提高用戶支付體驗感受,為合作方帶來更大效益,再與合作方進行收益分成增加收入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在日常購物的時候發現,由于支付寶、微信支付是不向銀行提供商戶信息的,因此導致消費者看到信用卡賬單后,如果不參考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交易記錄,可能無法知道自己曾經在哪些地方消費,因為這些用戶消費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的“大數據”資源。

使用支付寶、微信的卡賬單

使用Apple Pay的卡賬單

通過上面賬單的對比,我們很容易可以知道到底哪種賬務才是銀行所青睞的,這也是為什么Apple Pay一上線,銀行在宣傳和接入方面表現的非常積極。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一個健康的市場經濟必定多方共贏的社會,Apple Pay的出現恰恰正好證明了一點。

閃付和手機NFC移動支付在國內其實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早在上海世博會之前,中國移動就開始嘗試推行手機NFC移動支付。2012年左右,中國銀聯就在國內開始推行閃付,部署閃付POS機,但是遺憾的是,推廣效果差強人意。手機NFC支付始終是少數支付發燒友的玩具,大量貼著閃付標志的POS,被收銀員拒絕使用,整個市場呈現不溫不火的局面,形成了年年都是手機NFC移動支付元年卻無法啟動的尷尬局面,而閃付除了在全家、麥當勞、7-11這些友好受理商戶外,在其他商戶很難愉快使用起來。

但是到了今年2月18日,也就是Apple Pay正式上線的日子,手機NFC移動支付才真的啟動了。除了原本那些閃付友好受理單位外,更多的商家也開始關注自家的POS能否使用閃付,能支持Apple Pay,很多商家已經迫不及待的貼出ApplePay的標志,希望借此能吸引更多的客戶。甚至連一些被視為保守的中年收銀阿姨爺叔們,也開始嘗試了解閃付和Apple Pay,和顧客主動交流。

顯然ApplePay的出現,并沒有顛覆整個傳統的支付行業,相反各方都開始受益:銀聯借此機會,使得閃付業務得到了空前的關注;銀行也可以收回本來屬于自己的交易信息,除了需要向蘋果分成一部分交易手續費外,原本的收單模式并沒有打破;商戶和顧客在購物支付上又多了一種選擇。

有人將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問題,包括e租寶、泛亞等事件的爆發,與Apple Pay的進入相提并論。這是完全混淆了“互聯網金融”從創建之初所隱藏的問題與一個單純支付技術創新業務之間的關系。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爆發出來種種問題,恰恰是在中國某些互聯網金融和第三方支付企業大肆鼓吹金融創新的背景下發生的。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時時刻刻在傳遞著“擺脫監管”的信號,而Apple Pay作為中國銀聯打造的新興支付技術平臺中的一款支付工具,卻需要通過銀行卡檢測中心的檢測與認證,得到準許才能上線,作為支付技術提供商是無需申請所謂的“支付牌照”的,這與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只是想到繞過監管的經營思想相比,兩者之間的立場高下立見。

由此可見,Apple Pay為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新興、先進的支付技術,也為中國支付市場營造了一個健康的支付市場新秩序,倒是那些打著金融創新旗號,力捧擺脫監管的金融與支付行業領軍企業的一些觀點,倒是對支付行業的發展、金融領域的安全,以及社會穩定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這應該值得全社會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