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一粒果仁的期待:“破壳”跳上餐桌

中国新闻网

text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一粒果仁的期待:“破壳”跳上餐桌

中新网吉林4月20日电 (苍雁 石洪宇)在王宝霞的记忆中,果仁行业第一次停顿这么久。56岁的她在这个行业工作已经超过15年,以往经她挑选的果仁会“搭乘”火车或飞机、轮渡,运往万里之外的欧洲。准确地说,她见证了一粒果仁从破壳而出,到“漂洋过海”的全过程。

王宝霞是吉林省梅河口冠林土产有限公司挑选车间的工人。当地是全球知名的果仁集散地。

位于中国东北的梅河口市,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区过渡地带,果仁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历经30多年的运作和积累,从原始的脱壳、烘干、加工成松仁出口,到机械化大生产和门类齐全的全产业链,已成为依托长白山松籽资源的松籽加工和贸易基地。

“行业内众所周知,世界松籽看中国,中国松籽看梅河”。梅河口市松籽协会会长高光伟说,在梅河口市,果仁企业共有175户,如今当地果仁产业已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之中,正积极推动中欧班列满载梅河口果仁直达欧洲。

“我们每年会有几十名采购经纪人在国外采购,将国外的原材料送回来加工。”高光伟说,当地加工企业收到原材料后,会经过脱壳、烘干、机器色选、人工挑选等步骤的加工,最后成为行销世界的食品。

“每年会加工3000吨松籽原料,有稳定的欧洲客户,并且合作了很多年。”梅河口冠林土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明亮介绍,他们的客户主要来自德国和法国。

在中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企业无法生产,导致不能按时给客户供货。“受疫情影响,销往欧洲的160吨果仁要推迟到6月份才能发货。我们向客户解释了状况,他们也表示理解,毕竟全球都在经历疫情,彼此感同身受。”潘明亮说。

然而,一些欧洲客户由于市场需求疲软,也取消了部分订单。但令潘明亮亟待解决的是,随着疫情在世界蔓延,一些口岸实施关闭,导致原材料无法顺利发回中国。“我们公司目前有2000吨松籽原料滞留俄罗斯境内,现在绥芬河口岸关闭,我们需要寻找新的途径,把货发回来。”潘明亮说,让“滞留”在海外的松籽回国,是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

针对企业原料供应紧张,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寻找破解之法。“已将全球供应商纳入到当地的松籽原材料储备库,制定供应商备选方案,增加原材料的库存,以确保供应链的安全。”高光伟说,这个行业和世界市场不会停下。

而在产品出口方面,当地要求“增加产品科技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新品种,适应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为世界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欧洲的客户仍和我们保持联络,大家都盼望疫情后可以再次合作。”潘明亮认为,疫情总会过去,届时,果仁的市场又会恢复繁荣。

而此刻,对复工的王宝霞来说,她每天都需要精选出近一吨果仁,看着它们“破壳”而出,并期待早日漂洋过海,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