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接受亞太日報記者專訪。亞太日報實習記者郭啟晨攝
【亞太日報訊】(記者許江山)2015年5月31日晚,香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第16屆華鼎獎頒獎典禮現場,88歲的國際影人盧燕從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和導演陳可辛手中,接過華鼎獎終身成就獎獎盃。全場觀眾起立鼓掌致意,盧燕笑著說,“大家都坐下吧,別站著了。”
盧燕從影超過半個世紀,先後以演員、導演和製片人等多重身份,活躍于中美影壇,曾三度摘得台灣金馬獎,也是中美文化交流進程中備受影人尊敬的人物。華鼎獎頒獎前夕,盧燕接受了亞太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首度回味了從上海到美國、初登銀幕的珍貴往事。
結緣電影:我是一個小點兒
盧燕(左一)梅葆玖(右一)與梅蘭芳合影。資料圖片
盧燕1927出生在北京,在上海度過童年,母親是京劇名伶李桂芬。她自小拜京劇大師梅蘭芳為老師和義父,與梅葆玥、梅葆玖情同姐弟。梅葆玖至今仍稱她作“盧姐姐”。出身演藝世家,但母親卻不希望盧燕從事演藝事業。盧燕聽從了母親的安排,於1947年啟程前往美國檀香山,在夏威夷大學攻讀財務管理。
然而,盧燕心底裡對表演的喜愛從未停止。
“我第一次在美國的銀幕上出現呢,是一個小點兒!”盧燕仍清楚記得第一次接觸電影的情景,她笑著一邊比劃一邊說,“當時我在夏威夷就很想當演員,有一天看到報紙上說,好萊塢有一個戲要來拍外景,招演員,我看了以後很興奮,立刻就去報名了。”
報名排隊的人很多,盧燕被選中了。副導演叫她第二天來劇組報到,還特別要求穿上泳衣早上五點半就來。盧燕當時以為是因為自己身材好所以被選中,高興得不得了。次日,副導演帶著她和另一個穿著泳衣的男孩,來到海邊,要求兩人坐下不要動,說完就走了。
盧燕年輕時。資料圖片
就這樣,盧燕在海邊坐了一天,至於好萊塢人怎麼拍戲,完全沒看到。這就是她與電影的第一次接觸。“後來片子上映,我滿心期待地去電影院看,滿銀幕找自己。終於在一場戲裡,我看到了遠方的兩個小點兒,我只是其中一個。”盧燕笑著說。
用心積累憑好口碑 屢獲嘉獎
1956年,已經是三個孩子媽媽的盧燕,仍放不下自己對表演的熱愛。於是,她決定進入加利福尼亞州巴莎迪娜戲劇學院學習表演。畢業後,盧燕四處尋找機會,希望登上好萊塢的大銀幕。
盧燕(左)在電影《飛虎嬌娃》中飾演酒吧女郎。資料圖片
憑藉自小打下的藝術基礎,和後天的勤奮與用心,盧燕陸續得到了一些表演機會。1958年,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富蘭克·保塞尼奇拍攝《飛虎嬌娃》時,選中了盧燕出演片中酒吧女郎的角色。雖然只是個小角色,但盧燕用心琢磨,她專門選了件衣裳,在表演時可以拿東西“把裡頭墊一墊”,讓自己更符合酒吧女郎的感覺。認真敬業的態度,和過硬的表演功力,讓導演對這個東方面孔讚賞有加。此後幾年,盧燕陸續接拍了與詹姆斯·史都華合作演出《山路》和與馬龍·白蘭度合作的《獨眼龍》。
不論角色大小,盧燕總是會提早到達片場,所有的角色準備工作,她在到場以前都會做好,她在拍攝中幾乎不會出錯,多數鏡頭,一遍就過。這讓盧燕在好萊塢逐漸積累出了良好的口碑,每當需要東方女性的角色時,好萊塢導演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請盧燕來出演。20世紀60年代,盧燕逐漸在好萊塢站住了腳跟。
盧燕在《傾國傾城》中扮演的慈禧。資料圖片
盧燕在《末代皇帝》中扮演的慈禧。資料圖片
1967年,盧燕主演了唐書璿導演的影片《董夫人》,並因此片獲得台灣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在1972年和1975年,憑藉在《十四女英豪》中佘太君和在《傾國傾城》中慈禧太后的角色,盧燕又獲了兩座金馬獎獎盃。除了《傾國傾城》,奧斯卡獲獎影片《末代皇帝》中的慈禧也是由她扮演的。這個角色在她的多次塑造中,已深入人心。
與李安:一場麻將戲,終圓合作夢
盧燕初到美國拍電影是非常困難,不認識任何人,也沒有任何幫助,文化環境也很陌生。“所以我想如果有同胞來,一定要全力支持和幫助。”1982年,盧燕和作家白先勇到紐約大學中國同學會,做舞臺劇《遊園驚夢》的演講。講演結束後,一位年輕人找到盧燕,希望她能看看自己的畢業短片。這個年輕人,就是當時在紐約大學攻讀電影製作研究生的李安。
盧燕看完李安的短片以後頗為欣賞,就留了自己的電話,告訴他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可以找她。她也在很多場合,向好萊塢影人推薦這位華語電影新人。
2006年,李安開拍《色,戒》,為了感謝盧燕多年來的提攜,也為了實現合作心願,李安特別安排了一場太太們打麻將的戲,邀請盧燕飾演其中一位太太,完成了他們合作的心願。
心繫華人文化海外傳播
盧燕1959年加入好萊塢電影工會, 20世紀90年代年更成為奧斯卡首位華人評委。幾十年來,她見證了華人演員在好萊塢的演出機會越來越多,飾演的角色也從以前的洗衣工、飯館工人,到現在的成功商人、醫生。這些變化讓盧燕感到欣慰和自豪。
從事演藝工作半個多世紀,盧燕在東西方都取得很大的藝術成就,她也一直不忘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精粹帶往海外。1980年,盧燕在美國出版《京劇選擇》一書,將京劇《拾玉鐲》、《打漁殺家》、《蝴蝶夢》等翻譯成英文介紹給美國讀者。同時,為了讓美國觀眾更好地欣賞和瞭解京劇,她將京劇帶到美國的舞臺上,用中文演唱,用英文對白,並輔以英文字幕。這些演出在當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出身和成長於京劇世家,讓盧燕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感情。她希望在美國的一些大城市裡,可以有專門表演中國戲曲的劇院,“我們這麼多好的戲劇和傳統文化藝術,比如京劇、豫劇、變臉、皮影戲等等很多,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常年展示,將是一種很好的文化支持和傳播。”
5月31日,盧燕與梅葆玖亮相第16屆華鼎獎頒獎禮紅毯。亞太日報記者許江山攝
盧燕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影壇和東西文化交流方面貢獻良多,華鼎獎組委會特別將終身成就獎授予了這位頭髮花白的優雅女士。頒獎嘉賓陳可辛代表組委會致辭時這樣說,“我跟Lisa的緣分始於1999年,我喜歡叫她Lisa。因為她經常為了電影到處飛,她的充滿活力的樣子讓我更想叫她‘Lisa’,而不是‘盧燕老師’。她數十年來對華語電影和華人藝術的熱情和貢獻,是我們所有華人藝術工作者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