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 朱瑞卿)應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的邀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4日啟程前往老撾首都萬象,出席包括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和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在內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
2015年8月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前右)出席會議。圖片來自新華社
專家解讀,王毅此次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肩負三大任務:
一是夯實中國與東亞東盟國家合作關系;二是為即將來到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打前站;三是再次向外界強調,中國與東盟及東亞國家的關系依舊以合作為主流,不應受某一問題所影響。
【夯實合作:安全與貿易兩大塊】
專家認為,王毅此次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將與東盟以及東亞各國外長探討如何夯實合作關系,這包括地區安全問題協調以及貿易體系構建兩大方面。
2011年1月1日,廣西南寧市建政路的街頭果攤擺滿從東盟各國進口的水果。圖片來自新華社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國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告訴新華國際客戶端,王毅外長此次出席會議,將就一系列地區安全議題,與各國外長充分溝通。
這其中包括:增強各國對促進地區安全合作的信心,促進各方的共同安全利益,提升各國管理地區安全問題的能力,以及加強各國在安全問題上的協調性,促進地區安全形勢的穩定等。
而在貿易關系上,中國與東盟2010年率先建成了自由貿易區,截止目前東盟已經與6個國家建立了自貿區。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如今正在積極探索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力爭在今年年內完成,以期在東亞地區實現更廣泛的經貿合作。
周士新認為,在現有框架內,東盟與其6個對話夥伴國分別簽署了“10+1”自貿協定,產生的“軸輻效應”因各協議的標準不同而受到了很大局限,而RCEP將多個協議整合成壹個,可以更有效地增強貿易便利性,有利於擴大多邊貿易體系的集體效應。
與此同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東亞不少國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如何在“壹帶壹路”倡議框架下加強合作,也可能成為王毅與各方外長交流的重要話題之壹。
【“打前站”:中國 - 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
今年9月,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紀念峰會將在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舉行。專家認為,王毅此次出訪老撾同時肩負著為峰會“打前站”的使命。
今年5月舉行的東亞合作系列高官會上,各國已經就多領域的務實合作,以及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交換意見,為今年下半年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做準備。本次外長會上,各國外長將在今年領導人會議前最後一次“碰頭”。
2015年8月6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中)接受媒體采訪。圖片來自新華社
去年11月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上,中方與東亞各國在多領域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東盟-中國(10+1)框架內,中方承諾將設立100億美元的第二期中國-東盟基礎設施專項貸款,同時中方建議早日實現雙方防長非正式會晤機制化;東盟與中日韓(10+3)框架內,中方提出中日韓三方應將各自優勢結合起來,共同在國際市場推動東盟地區的工業化,特別是在工程機械、電力、建材等領域開展合作。
【以正視聽:合作依舊是中國與東盟關系的主流】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日前作出所謂最終裁決,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炒作這壹非法無效的裁決,企圖由此幹擾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專家指出,王毅此次將借助外長會傳達壹個重要信息,合作依舊是中國與東盟關系的主流,雙方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不應受到南海問題的影響。
“東盟是一個以促進合作而非管理或解決分歧為導向的政府間地區組織,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是在討論合作的議題,而不是將時間更多地花費在如何解決爭議的問題上,”周士新說。
他認為,在中國—東盟關系的層次上,雙方值得討論的合作議題很多,應聚焦在合作方面,南海問題應居於較次要的位置上。
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前景廣闊,不應被某一個問題牽扯住向前發展的腳步。這樣的觀點不僅被中國學者所堅持,也是得到了海外專家的認可。
4月5日,交通運輸部在南海諸碧礁舉行諸碧燈塔啟用儀式,諸碧燈塔的投入使用將有效提升周邊水域助航、通航管理及應急搜救能力。圖片來自新華社
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高級分析師沙赫裏曼·洛克曼認為,中國和東盟的戰略夥伴關系有著巨大潛力,不會、也不應該被南海問題這樣一個單一問題所影響。相反,我們應該時刻著眼大局,促進貿易和投資,加強政治與安全機構之間的合作,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對於這次的外長會,以及今年9月即將召開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紀念峰會,洛克曼說,中國和東盟可以借助這些平臺,向外界傳遞壹個信息,即中國和東盟國家能夠冷靜成熟地處理相互之間的不同看法。過去25年,中國和東盟的對話關系使雙方獲益良多,雙方應該以此為契機,設立雙方關系發展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