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電影:“瑙萊塢”繁榮背後的隱憂

新华社

text

過去30年來,尼日利亞的“瑙萊塢崛起於西非,現已年產電影2000餘部,就產量而言,一躍成為好萊塢和印度寶萊塢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電影產地。在其拉動之下,西非另一大經濟體迦納的電影業也開始蓬勃發展,一度年產量達數百部,被稱為“格萊塢。如今,不少迦納電影明星活躍在尼日利亞影壇,尼日利亞演員也不時來迦納“走穴。

由於迦納國有影院因電視衝擊逐漸倒閉,商業影院票價通常在20塞地(約合50元人民幣),大大超出迦納平民的消費能力,迦納電影也和尼日利亞的一樣,大多賣給電視臺和製成光碟出售。

西非電影最主要的題材就是家庭倫理劇,大製作、大場面的電影因怕收不回成本鮮見於市場。電影製作者拍片速度非常快,十天半個月就可以拍成一部,有時甚至無需完整劇本。

尼日利亞的電影以方言為主,如約魯巴語、豪薩語等,迦納電影則主要是英語。近年來以第二大城市庫馬西為中心崛起的契維語方言電影,使該城成為首都阿克拉以外的又一個影視基地,迦納本地媒體稱其為“庫馬塢。

但不論是“格萊塢還是“庫馬塢,迦納電影由於國內市場容量不足,始終難以壯大規模,目前已經受到尼日利亞電影產業的嚴重擠壓。4月中旬,迦納電影製作人協會和演員工會甚至出招,向使用尼日利亞演員的迦納電影徵稅,以保護本國演員利益。

此外,迦納和尼日利亞一樣,電影產業和音樂產業都面臨地下盜版市場的致命威脅。

阿克拉購物中心路口擺地攤賣DVD的小販科卓說,電影院上映的最新迦納本地電影,兩個星期之內他這裡就能上攤,尼日利亞的最新電影,變成盜版DVD的速度也差不多。

“盜版產業鏈給西非電影人帶來了最沉重的打擊。迦納電影製作人協會主席阿薩雷·哈克曼對記者說,大多數導演和編劇辛辛苦苦製作出來的作品,在兩三周之內就變成了盜版碟,這讓收回成本變得越來越難。

哈克曼表示,這也造成了另一種惡性循環——由於盜版速度太快,電影工作者只能壓低成本以減少損失,電影越來越粗製濫造,更不可能出現什么大製作。“想想看,投資6萬塞地,最後收回2萬……盜版是電影業的癌症,哈克曼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