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莫言講亞洲文明觀:他山之石如何攻玉?

新華社

text

(記者 任沁沁、胡蘇、白旭)亞洲是古代文明的搖籃,不僅存在多樣性,且始終保持互動。

正在泉州舉行的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創作院名譽院長莫言,分享了他對亞洲文化交流、不同文明間互鑒創新、協同發展的認識。

屠呦呦獲獎:為人類健康作出巨大貢獻

幾天前,三十多個非洲國家的駐華大使到廣州參觀一家只有幾十人的小企業,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是青蒿素。科摩羅駐華大使穆罕默德·阿布德說,青蒿素挽救了他們國家的命運。

莫言從報紙上看到這則報道,深受觸動。在9日的論壇上,他向數百名嘉賓分享了這個故事。

經過廣東抗瘧團隊8年的努力,科摩羅在2014年實現了瘧疾零死亡,發病人數減少了98%。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通過群體藥物干預,幫助一個國家快速控制瘧疾流行。

“青蒿素在非洲和東南亞地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因此中國的科學家屠呦呦教授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莫言說。

他指出,屠呦呦從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獲得靈感,從青蒿中提取了對瘧疾有奇效的青蒿素,獲得了世界的承認,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古代豐富的藝術文化寶庫,都是我們今天創造創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莫言說,譬如《本草綱目》裏記載了一千多種中草藥,啟發了後人。“這樣的經典,存在於亞洲很多國家。”

莫言認為,文化交流最根本的目的是文化創新,是繼承本國傳統中有價值的,學習他國文化中最優秀的,創造出最能反映當代現實、人民精神需求的新的文化形態。

每個國家的藝術家、科學家,在創新的時候都應該在本國的歷史文化裏尋找靈感。莫言認為,基於本國歷史文化的基礎創新,為亞洲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證。“如果交流都是過去有的東西,很快就會陳舊,唯有創新基礎上的交流才是歷久彌新的,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每天發生變化。

發現生活細節裏的文明

日本茶道大師千玄室大宗匠,受邀參與了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在一場對話會上,他表演了茶道。莫言注意到,他喝茶的時候把茶碗舉得很高,把茶喝得底朝天,口中還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不過,莫言也發現,在座中國朋友雖然茶碗舉得高高,把茶喝得底朝天,但口中並未發出咕嚕咕嚕聲。

去過日本十幾次的莫言說,喝茶的時候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把茶喝得底朝天,是表示對茶的讚賞和對主人的感謝。“儘管這種聲音在現代生活裏不太雅,但在特殊環境裏,體現了對主人的崇敬和對茶葉的欣賞。”

“這樣的細節在藝術創作裏極富生命力,因為來自於生活,有深厚的文化歷史淵源。”莫言說,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高度敏感的藝術神經,發現生活細節中包含的文化意義和歷史淵源。

莫言由此聯想到自己的經歷。幾十年前,他發現母親給他的女兒喂飯時,盛一口飯往孩子嘴裏遞的時候,母親的嘴巴也下意識張開了。後來,他發現他的女兒喂她的女兒時,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張開了。再後來,他去歐洲幾個國家,也特別注意觀察母親給孩子喂食的時候母親的嘴巴,發現她們的嘴巴都會下意識地張開。

“這樣一個細節就體現了人類共同情感基礎,這也說明瞭為什么我們的藝術作品經過翻譯能夠打動世界。”莫言說,人類的母子之愛、父子之愛,是一致的,這是藝術交流的心理基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金科玉律

莫言到韓國去,跟很多朋友喝酒,酒過三巡以後,韓國朋友把喝過的酒杯推到莫言的面前,莫言也把自己的酒杯推到他的面前,彼此喝下。

“這就是中國成語裏的推杯換盞,包含很深的含義——我不嫌你的酒杯臟,你用的酒杯我可以用,我用的你也可以用。”莫言感慨,這樣一個源起於中國的推杯換盞的行為,如今在中國看不到了,卻在友好鄰邦得以保存。

“在對外的文化交流中,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觀察,發現很多文化交流積累下來的成果,為新的文化創造提供有說服力的細節。”莫言說,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實際上是彼此學習的過程,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到越南、泰國、蒙古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去,會看到很多熟悉但又陌生的東西,它們是各國文化交融創新的成果。

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法,很難用誰高誰低誰優誰劣來評價,它的產生和當地的歷史風土人情、自然密切相關。莫言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種古老的說法,在文化藝術創新里是金科玉律,是我們要遵循的東西。

“向生活學習,向歷史文化傳統學習,向國外的文化學習,這對從事文化創作的人至關重要。”莫言說,如果不能深入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如果不能和老百姓息息相關心心相印,我們就不能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我們的寫作就會脫離時代,我們的寫作不能感動自己,更不能感動別人。

文化交流應和經濟貿易、政治對話融為一體

不僅是文化交流,政治對話、經濟貿易也存在著創新。莫言指出,文化交流應該和經濟貿易、政治對話融為一體。

今年五月份,李克強總理訪問拉美,莫言等作家隨行。莫言記得一個細節,在波哥大的中國文學論壇上,哥倫比亞總統透露了一個細節——在10分鐘前,他跟克羅地亞北部的一個首領進行了對話,雙方商定停火24小時。

這個細節讓莫言感到震驚。在拉丁美洲,文學藝術的地位之高令人驚詫——一場中國作家與當地文學藝術家的對話,足以讓戰爭暫時停火。

莫言認為,在亞洲各國乃至世界各國的合作對話中,政治對話是為了處理各國關係,經濟貿易是為了各自利益,文化交流是為了豐富各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生活。

正如絲綢不僅是可以製作服裝的紡織品,陶瓷不僅是可以盛放物品的容器,許多商品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藝術的精品。“絲綢之路從根本上講,是一條文化之路,它的經濟利益性是暫時的,而文化意義是久長的,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莫言說。

莫言希望,將來亞洲各國之間的交往、“一帶一路”的建設,應該始終把交流活動當做一個整體來考量,“無論政治對話還是經濟交流,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文化的共同繁榮——因為文化最終和人類生活、情感密切相關,一個國家真正的繁榮昌盛,不是GDP有多高,而是人民靈魂有多豐富,藝術有多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