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讯】在制药工业方面,中非之间有着巨大的互补性,近年来,双方的合作日趋紧密。随着中国企业的进入,非洲制药工业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
“由于非洲本土生产液体制剂的能力非常有限,进口药运输成本又高,因此这种剂型的药在西非市场上经常出现断货。”中国企业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胜告诉记者。正是由于这种市场需求和潜力,2012年人福医药集团在马里首都巴马科立项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建设项目,2013年投资2.5亿人民币开工建设,设计产能为糖浆剂1500万瓶/年和大输液2000万瓶/年,能满足马里乃至整个西非地区大输液和糖浆剂市场需求。
非洲开发银行2014年发布的《复兴非洲制造业》报告指出,目前非洲本土制药商仅生产了非洲所用的25%—30%的药物和10%的医疗用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南非的制药商生产。然而,非洲却是全球疾病高发的大陆,大量进口药物、疫苗以及医疗用品,增加了当地人的医疗开销,也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非洲开发银行指出,发展非洲本土制药业非常必要,且潜力巨大。
李文胜称,在非洲当地设厂可以降低时间和运输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打造中国药品在非洲的品牌形象。此外,本项目的实施还能够带动马里乃至整个非洲国家制药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当地配套产业链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教授程峰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药企进入非洲需要考虑非洲当地政治环境因素,主要是政局不稳和武装冲突;在技术方面,非洲国家药品市场规范度欠佳,国别差异大,导致资本运作环境复杂;在市场准入方面,非洲国家药品注册要求不一,部分产品招标价格定价过低,导致企业投标信心下降。
据了解,目前在非洲药品市场上同中国制药企业竞争的对手主要是西方跨国药企和印度的制药企业。与跨国制药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历史短,在非洲当地的药品流通渠道还有待打开,因此暂时难以撼动跨国制药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局面。目前,跨国制药巨头是非洲药品进口市场的主要占据者,它们向非洲国家出口的药品主要是高价品牌药。
为更好地提升非洲自主生产医疗卫生产品的能力,程峰认为,中国和非洲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卫生合作。首先,政府应就中非卫生合作制定综合性的政策导向及战略规划。第二,选取优先开展合作的非洲国家,帮助其发展本土化医疗卫生产品生产能力。此外,进一步确定亟须在非洲本土生产或开展技术转让的关键性医疗卫生产品,并提高企业产品质控水平,保障中国向非洲国家供应的医疗卫生产品质量。同时,打造“中国制造”的医疗卫生产品品牌形象,在非洲国家树立良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