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爆款连连,一边清盘危机,7月以来24只基金遭遇清盘危机,...

财联社

text

爆款基金与迷你基金清盘扎堆出现,如此频繁而又极致的反差,是当下基金行业面临的现状。

7月以来,伴随着权益类产品屡屡“吸金”,广发基金、东吴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旗下24只基金因持有人不足200人或基金净值不足5000万元等原因,悄然进入了清算程序。这一数据,也成为了年内基金清盘的峰值。

有公募市场人士表示,市场不佳、运作不善,以及新基金密集发行带来的基金产品日渐增多、同质化现象逐步凸显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基金陷入清盘危机,“同时,基金清盘并非‘洪水猛兽’,短期内迷你基金出现集中清算现象可能还将持续,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业绩欠佳的迷你基金将成为重点处置对象。”

7月基金扎堆清盘

一边是新发基金爆款连连,一边是迷你基金接连清盘。这一个月,基金的结构性行情被演绎到了极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今年累计有40家公募的80只基金遭遇清盘危机。仅7月以来,就有包括国投瑞银品牌优势灵活、广发上证10年期国债ETF在内的24只基金相继披露进入清算程序,达到年内基金清算高峰。

虽然这些遭遇清盘危机的产品,都将在不久后被尘封于历史的长河里,但走向末路前,这些基金的故事又各有不同。7月23日,国投瑞银基金发布公告称,截至2020年7月22日,国投瑞银品牌优势混合基金的资产净值已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触发了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将于2020年7月23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这只成立仅有不到两年的基金初始份额有2.80亿份,但成立仅2个月便火速跌落至6975.18万份。此后该基金虽然在2019年三季度末回升到1.34亿份,但颓势难挽,国投瑞银品牌优势混合基金份额在今年二季度末仅余1151.93万份。

单看这只基金业绩表现似乎并不逊色,自成立至今,其回报达到55.69%。但该产品为何会被投资者所“抛弃”?回溯其过往不同阶段的业绩或许能窥探些许苗头。从回报曲线上看,这只基金净值在今年3月下旬开始猛涨,从3月20日至今,国投瑞银品牌优势混合基金涨幅逾4成。这也意味着,近4个月的涨幅贡献了这只基金成立以来的绝大部分回报。而此前,该基金表现则相对平庸。尤其是该基金成立于市场低谷期的2018年11月,业绩在建仓期及开放日常申购赎回初期一路下滑,让持有人感到颇为不满。到了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在整个季度中亏损达6.7%,跑输同类产品。

无独有偶,7月22日,广发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广发汇平一年定开基金将从2020年7月24日起进入财产清算期,终止办理申购、赎回、转换等业务,并停止收取基金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此前5、6月份,该基金已经陆续召开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这只基金自2017年1月成立,初始份额为2.04亿份。但到了2018年一季度末,广发汇平一年定开基金份额开始断崖式下跌,一路跌至6037.08万份;一年后该基金再度面临缩水,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该基金份额已跌至2080.79万份。虽然2020年一季度份额稍微有所回升,但到了二季度,该基金份额也仅剩1442.86万份。

整体而言,该基金业绩整体一直处于攀升状态,自成立以来其净值增长率达到12.59%。但若与同类基金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相较,这只基金却并无优势可言,甚至大部分时候跑输了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这或许也成为了基金份额持有人频频“跑路”的原因。

华泰柏瑞基金更是有多只股基接连清盘。仅7月8日一天,这家公募旗下就有3只偏股型基金扎堆进入清算期,分别为华泰柏瑞核心优势、华泰柏瑞现代服务业和华泰柏瑞国企整合精选。加上2019年4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清盘,华泰柏瑞去年至今权益类产品清盘数量已位居全行业同类基金之首。

从成立日期看,上述三只基金运行日期最长的也不过两年。其中,华泰柏瑞核心优势于2019年1月30日成立,华泰柏瑞国企整合精选和华泰柏瑞现代服务业分别成立于2018年6月25日和8月31日。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这三只基金资产净值均已不到400万元,华泰柏瑞核心优势的资产净值更是仅余241.53万元。

除了份额不断缩水,上述基金业绩回报也难言满意。撇开二季度以来权益类产品整体可期的行情,这三只基金过往业绩表现一般,今年一季度甚至有2只基金的净值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看,华泰柏瑞国企整合精选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为-13.24%,华泰柏瑞核心优势当季亏损幅度也达到3.42%。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还曾踩雷违约债券。以东吴基金为例,该基金旗下的东吴优信稳健、东吴鼎元双债、东吴增利、东吴鼎利4只基金,7月来多次发布公告提示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终止基金合同相关事项。而这些基金均踩雷了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相关债券,损失惨重,基金也多次公告对其持有的“16信威03”“16信威01”进行估值调整。

虽然运作不善导致的基金份额或持有人数量下降至规定标准以下,是目前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少数基金清盘源于政策变化。如分级基金被监管要求在2020年底前完成过渡整改,一部分分级基金在当下面临清盘命运在所难免。

7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就公告了旗下信诚新双盈分级债券基金的清算报告,并表示鉴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上述基金已在6月23日结束运作,并进入清算期。这也意味着,这只在7年前首募份额达到37.22亿的分级基金已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7月上旬,鹏华中证新能源指数分级基金,以及诺德深证300指数分级基金的A份额和B份额等产品,也发布了终止上市的提示性公告。

此外,近期还有长江优享货币、东吴增利、广发上证10年国债ETF等基金,在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后相继进入清算程序。

集中清盘现象或将持续

在今年以来80只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里,偏债型基金达到42只,占下半壁江山。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今年以来,债市行情分化严重,以及股市资金分流和情绪冲击,使得“迷你债基”加速形成。加之监管收紧,委外资金陆续撤离,一些公募定制款债券基金的资产规模下滑至不足5000万或低于基金合同约定的规模,难免沦为“空壳基金”。

今年以来进入清算程序的偏股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也超过了30只。货基、QDII基金、量化基金里则合计有5只产品被清算。

从所涉及的基金公司看,40家公募包揽了今年被清算的基金,其中广发基金年内有9只产品进入清算程序,位居首位;位列其后的银华基金有6只基金进入清算程序;南方基金也有5只基金被清算;国投瑞银基金和东吴基金各有4只产品被清算;鹏华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则分别有3只基金被清算。

在华南一家基金公司市场人士看来,市场不佳、运作不善,以及新基金密集发行带来的基金产品日渐增多、同质化现象逐步凸显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迷你基金的出现,进而引发清盘风险。

她同时认为,基金清盘并非“洪水猛兽”,短期内迷你基金出现集中清算现象可能还将持续,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业绩欠佳的迷你基金将成为重点处置对象。

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如今迷你基金管理成本高,而清盘直接成本少,基金清盘的负面效应和阻力也比之前小了很多。在此背景下,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在主动清理旗下迷你基金,重新对产品进行梳理,以便契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具体来看,一方面,迷你基金对运作成本和基金经理精力的消耗不小,不仅影响基金公司的运营,还可能会因基金规模太小而影响净值,导致持有人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基金清盘直接成本不多,主要为召开持有人大会及与监管层的沟通成本,其他费用基本从基金资产里出。“因此,对部分不符合公司业务规划、业绩不佳的迷你基金妥善进行清盘,既能降低公募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进而集中资源做大特色业务和重点产品,同时也有利于基金业的新陈代谢和优胜劣汰,以后或将成为常态。”上述公募人士称。

深圳一家公募基金经理直言,基金公司在基金清盘过程中,也会关注监管层的想法。2019年底,监管层推出了公募基金快速注册机制,其中债券基金将采取批一只再报一只的流程。这反映出一个趋势,即监管层比较关注基金公司申报基金的同质化情况。在新基金审核过程中,如果同类迷你基金数量过多,可能会影响新产品审批。“因此一些旗下迷你基金过多的公司,对于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业绩欠佳的迷你基金的清盘动力也会增加。”

不过,虽然在基金公司层面,基金清盘的负面效应和阻力更小了,但另一家公募人士指出,基金持有人要面临完全不同的状况。首先,基金清盘时间一般较长,这段时间内投资者无法赎回基金;其次,基金清盘费用会从基金资产里扣除,基民会遭受相应净值损失,“因此,投资者对资产规模不大,且机构持有人占比较高的基金应尽量回避,以免触发清盘线,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