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丨韓國“炮擊”放厥詞 中國為何冷處理

亞太日報

text

文丨亞太日報記者杜白羽

中韓漁業沖突近日“集中爆發”,先是9月29日,韓國木浦海警對中國漁船進行登船檢查時,打碎駕駛艙玻璃投放三枚爆音彈,造成漁船起火,3名中國船員因火災煙霧窒息而死。

事件還在調查之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7日,發生中國漁船撞沉韓國海警快艇事件。韓國先後召見中國駐韓總領事和大使表示抗議。

這還沒完,韓國於12日授權海警,可在必要時對抗法中國漁船實施艦炮射擊和船體擠撞,若中國漁船逃逸,將追趕至公海實施抓捕。

韓國真的要炮擊中國漁船?

專家解讀指出,韓國政府說出“炮擊”的狠話,是由於韓國在部署“薩德”問題上挨了悶棍,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還沒等中國的反制措施放招,韓國就已經被逼到虛張聲勢,喪失了理智。

韓國政府主張,中國漁船是“違法和挑戰公權力行為”。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2日明確指出,韓方的說法站不住腳。根據韓方提供的地理坐標,所謂的撞沉事件事發地點為北緯37度23分06秒,東經123度58分56秒。

經核實,該地點位於《中韓漁業協定》規定的維持現有漁業活動水域。根據《協定》,韓國海警在該海域開展執法活動沒有法理依據。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海洋法專家薛桂芳說,漁業是兩國關系的晴雨表。在中韓兩國當前的政治大環境下,漁業最快有了反應。事實上,中韓政府層面均有誠意履行《協定》,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中方對我方漁民漁船管控不到位,存在非法捕撈的情況。韓方也長期存在暴力執法、濫用執法權的問題。 雙邊關系良好時,漁業糾紛就是小事,但懷著抵觸心理,單一的漁業事件就會被放大和發酵。

薛桂芳表示,所謂“炮擊”,不過是韓國逞一時口舌之快,因為海洋法明確禁止使用武力,即使需要在執法中使用武力,也要遵循“成比例原則,最小傷害原則”等。

韓國指責中國越界捕撈,中國譴責韓國越界暴力執法。專家指出,凡是能航行到中韓“共同漁區”的中型、大型中國漁船,均裝有GPS和北鬥衛星,如果越界會收到警告。

而韓國海警暴力執法不乏先例,先登船把中國漁船通訊信號斷電,拉到韓國控制海域後再打開,造成顯示的GPS定位出現偏差,導致雙方各執一詞。

複旦大學朝鮮韓國中心主任鄭繼永說,韓國此次過激行為不排除兩種可能性:一是中韓正在進行海域劃界談判,韓國借此向中方施壓,增加其談判空間;二是或為其在黃海區域展開對朝軍事行動預演做准備,盡可能擴大其實際控制海域。但若韓國海警敢在公海裏動武,將構成“侵略行為”。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韓雙方正在進行海域劃界談判,雙方已經達成共識,即在談判完成前,雙方均謹慎言行。相比韓國政府和媒體的過激言論,中方以兩國關系大局為重,對中韓漁業糾紛保持了相當理性和克制的態度。

韓聯社10日發表評論稱,黃海已經成為真正的戰場,中國漁船蓄意撞沉韓國海警快艇,幸虧落水海警被另一快艇救起,但這一襲警行為“無異於殺人未遂”。

據悉,此次所謂“被撞沉”的韓國海警船是只僅有4.5噸的橡皮艇,中國漁船噸位為100噸,大船開快點就有可能掀起海浪撞擊到小船,但不存在橡皮艇被“撞沉”的說法。難怪有韓國海警表示:“政府反應過急,相關情況不像媒體報道那樣。中韓漁業方面還在‘對表’調查。”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副院長張慧智指出,韓國此次對漁業事件表現太過情緒化,可以看出樸槿惠政府因中俄聯手應對“薩德”系統在韓部署,明確感到了壓力。同時批評指責中國,也是為“稀釋”國內反對部署“薩德”的民意和呼聲,轉移國內視線。

韓方將中韓漁業的個體事件無限放大,也有其國內因素。樸槿惠在2014年“世越號”沉船事故後,解散海洋警察廳,將其職能分別移交警察廳和新設立的國家安全處。造成的海警投入小、執法力度弱化,已經引發了韓國民眾的不滿。

張慧智說,樸槿惠政府行事急功近利,“世越號”事故後,以解散海警而“了事”,草率卻不解決根本問題。將民眾對海警船“被撞”引發的怨氣遷怒到中國身上,激起民族主義情緒,是樸槿惠處事目光短淺,繼決定在韓部署“薩德”錯誤決定後的又一表現。

漁業糾紛問題上,韓國巴不得中國糾纏,但中國不會亂了自己的棋局。作為大國,中國態度明確,願與韓國加強溝通協調,以理性和發展的眼光,妥善處理有關漁業問題。就是不知道以韓國的眼界和氣量,能否悟得透這其中的高下。

作者簡介:

杜白羽,新華社(國際)地區報道中心記者、編輯。新華社前駐平壤分社記者,著有《我的平壤故事》、《朝鮮印象》。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訪問學者。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