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有文章反映温州市殡仪馆存在骨灰盒强买强卖现象,“自带骨灰盒受到百般刁难”。近日,新京报记者实地采访了五家丧属,两家丧属明确表示馆内强制购买,“那没办法的,这个是他硬性捆绑的。”记者在切开殡仪馆所售200元骨灰盒后发现,板材为密度板而非所称的“松木”。有附近商户表示,馆内骨灰盒是自行定价,同类产品高出成本数倍。目前,温州市民政局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核实。
殡仪馆对骨灰盒搞“强买强卖”、丧户自带骨灰盒受刁难,这类现象的是非判断早就有答案——不仅涉嫌垄断,也与殡葬服务的公益底色相违背。
2018年,民政部公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家建立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制度。并且要把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强化公益导向作为修订重点。而强制购买,哪里有公益属性可言?
事实上,温州市殡仪馆的殡仪服务项目与收费标准中,也并不包括骨灰盒。也就是说,从具体规定审视,骨灰盒本就不在基本服务中,买与不买,完全是遗属自由,殡仪馆方面无任何强制权力。
目前温州殡仪馆方面也极力否认存在强制行为。可不管是从记者针对此事的调查,还是从网友的反馈看,明面上无强制,实际上是否有各种“软强制”和刁难的情况,当地有关部门确实需要严肃调查。
比如,仅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就有多条直接针对“温州市殡仪馆强制要求必须购买馆内骨灰盒”的网友投诉,并且至今未得到答复。这样的现象,恐怕很难说只是巧合。现在温州民政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该有一个清晰结论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强制购买,都应该彻底杜绝,并追究相关责任。
当然,透过个案,殡葬服务领域中的强制购买现象值得有更多讨论。应该说,随着这些年殡葬服务改革推进,诸如殡仪馆强制家属购买骨灰盒的乱象,在制度层面其实早就已经“说不”。但正如一而再出现的相关新闻所示,现实中的殡葬服务背地里是否又是另外一番运作状态,确实不可大意。
例如,检索相关新闻可以发现,诸如“死者家属不买火葬场的骨灰盒,就要多掏200元人工装骨灰费”等现象,多年前就已存在。而去年底,湖南宁乡市殡仪馆更是明确发通知停止为自带骨灰盒丧属提供承接和装灰服务。这些或都表明,殡葬改革在规定层面突破的同时,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样需有足够关注。
殡葬改革的公益方向早就明确。但改革的红利与制度善意,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可能被打折、损耗,有被“潜规则”消解之虞,这同样是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部分服务可以市场化,但边界是否恪守住了?再比如,过去爆出地方民政部门和殡仪馆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个现象是否完全成为“过去式”了?诸如此类,事关殡葬改革的实际成效,也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就该及早由表到里理得清清白白,如此才能让殡葬服务真正变得“清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