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品油迎新年首降開啟改革良機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進入新年,國際原油價格跌勢不減。12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迎來2015年首跌。

自2014年6月下旬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探。進入2015年,在對供需格局持續悲觀的預期下,國際原油價格連連收跌,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已跌破每桶50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逼近每桶50美元關口,二者均已達到近五年半來的新低。

中國於2013年3月底出臺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按照新機制,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當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不做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2014年7月以來,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跌的影響下,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也出現罕見的連跌局面。剔除2014年11月28日成品油價格因消費稅上調抵消價格下調幅度而未作調整,此次將迎來油價調整的“十一連跌。

油價下調無疑將有利於民生,但價格是調節消費行為的重要杠杆,在油價的“跌跌不休中,一種新的擔心開始上升:過低的能源價格,不利於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以及資源環境壓力的緩解,並對正在推進的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造成困擾。從這個角度看,通過再度調整消費稅調節消費行為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但中國消費稅達到什麼樣的水準對經濟社會發展才是最為有利的,收上來的消費稅如何使用,相關部門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並向公眾公開也應是必要的程式。

而對於政府決策者來說,應當將看似難以預測的市場行為“內化到決策框架之中,將之視為一個決策過程的“常量而非“變數。換言之,將低油價或高油價,或“上躥下跳的油價均視為常態,並拿出系統性的應對之策。

首先,抓住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低潮的窗口機遇,快速推進資源價格的市場化定價改革,建立一個浮動的價格機制來調節國內外資源價格差。這不僅僅關乎油價,還包括天然氣、電力、煤炭、水等一系列資源價格。對於這些改革來說,在國際價格下跌期推進要比上漲期容易得多。

但這種改革應以市場化和透明化為旨歸,像近來這樣,借著油價下跌動輒上調燃油稅的做法,實為借低油價投機攫利,而非眼光長遠的機制改革。

其次,在經濟增速回落期,遭遇包括石油、鐵礦石等一系列資源價格暴跌,中國經濟或更需“戰略定力來堅持改革大計。低油價,猶如塞壬的歌聲,令重回靠廉價生產要素擴張實現增長的老路更具吸引力,從而導致長遠發展戰略偏航。

再比如,本輪油價回調持續的時間越久,對新能源產業和相關科技創新的殺傷力就越大,從而延長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時間。油價暴跌後,美國電動車企業特斯拉的股價從最高點回落了近三分之一,而美國傳統汽車銷售卻異常火爆,低油價對科技企業的殺傷力可見一斑。

本輪油價回調將很可能導致全球新能源產業的投入和研發受阻。中國過去兩年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產業投資國,但在油價下跌局面下,如何保持對這一產業的投入力度應當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