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低迷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

華爾街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滑坡會對經濟造成多大危害?《華爾街日報》稱,也許可以從日本野村分析師的一項最新分析中一探究竟。

分析師們說,中國房地產市場短期內難以回暖。他們認為,如果不大幅調整政策,樓市滑坡將導致中國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回落1.4個百分點,2015年GDP增幅回落0.6個百分點。最壞的情況是,中國GDP增幅可能大幅下滑4個百分點。

野村分析師ChangchunHua、WendyChen和RobSubbaraman在一份報告中稱,沒有捷徑可循:房地產市場若要有序回調,則會持續很長時間;若大幅回調,則會帶來劇痛。

這些分析師提出了三種情境。如果政府維持當前的政策步伐——零散地實施定向寬鬆,今年GDP增幅將回落1.4個百分點,因為房地產的下滑對鋼鐵、建築、化工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產生嚴重影響。

如果政府通過取消信貸限制、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的方式放鬆貨幣政策,並出臺大規模的刺激措施,那麼樓市低迷對中國今明兩年GDP增速的影響將較小,令2014和2015年GDP增速分別減少1.1和0.3個百分點。這些分析師稱,但從長期看,這可能會比延續當前政策的做法更為糟糕,因為債務水準將被進一步推升,而供應過剩的狀況將會加劇。他們說,這是一個危險的策略,因為這可能最終導致房地產行業乃至整體經濟出現更加劇烈的調整。

第三種情況是,如果政府不採取任何行動,並且房地產市場崩盤。野村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GDP增速可能會減少4個百分點。無論在哪種情況下,中國樓市的低迷狀態都可能會持續兩到四年。

他們稱,這並不是一個輕微的回調,此次樓市低迷不同於中國以往發生的情況,之前的低迷很大程度上是收緊政策所導致的,而這一次似乎是由市場力量更自然地引發。

中國的前兩次房地產市場調整分別發生在2007-2008年和2011-2012年。中國的私人住房市場是在1998年才形成的。與美國和日本等更成熟的市場相比,中國的房地產週期更短。前兩次樓市低迷是政府為抑制房地產投資者而收緊政策所導致的,但市場很快好轉,因為決策者改變了想法,放鬆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以應對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12年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

但這次,房地產市場不太可能會像悠悠球一樣很快回升。野村的分析師稱,中國當前正受到樓市供應過剩問題的困擾,尤其是在所謂的三、四線城市,除非出現嚴重下滑,否則本輪回調可能會長期持續。

另一家市場分析公司龍洲經訊發佈的觀點則沒那麼悲觀。該公司的分析師咬麗薔表示,她預計樓市成交量將從2015年開始回升,最先回升的將是沿海城市。但她預計這對經濟的提振作用不會太大。

咬麗薔在報告中稱,隨著工資漲幅和城鎮化進程的放緩,樓市需求增長將會放緩,自2010年以來,樓市成交量每年的平均增幅為3%,她預計未來5-10年,樓市需求終將會趨平。

她還稱,過去十年中國通常每兩至三年出現一個樓市銷售週期,在成交量下降而非上升的情況下,樓市銷售週期會越來越快。